加強自主創新推動汽車出口健康發展
中國汽車產量在1992年突破100萬輛大關,經過8年的發展,在2000年突破200萬輛。加入WTO后,中國汽車進入加速發展階段,2002年~2005年以每年100萬輛的速度遞增,2005年達570萬輛,去年達728萬輛。中國汽車產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已從2001年的第8名躍升至目前的第3名。汽車產業對國內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明顯提高。
在汽車行業大發展的背景下,近年來我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貿易也呈現快速增長勢頭。加入WTO五年來,我國汽車整車出口年均增幅高達95.6%。本文將根據目前我國汽車出口的情況,解讀商務部近期出臺以及準備出臺的支持汽車出口的相關政策,并對汽車出口企業提出幾點建議。
我國汽車出口特點
一是整車出口持續井噴式增長,出口產品以商用車為主。
去年,我國出口汽車整車32.4萬輛,增長87.8%;出口金額31.2億美元,增長97.3%。其中,商用車出口20.2萬輛,占62.3%;轎車出口9.2萬輛,增長197.2%。
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整車出口24.1萬輛,金額27.0億美元,分別增長了71.1%和110.4%;出口載貨車、大中型客車等商用車13.8萬輛,占57.3%。
二是自主品牌主導整車出口,進入批量開拓國際市場階段。
去年,以奇瑞汽車等一批自主品牌企業為代表的國有和民營企業的整車出口額共占全國汽車整車出口總額的73.2%。今年上半年,國有和民營企業整車出口額共占總額的68.2%。
三是出口主要面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中低端市場,市場呈多元化分布。
去年,我國共向192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汽車。其中對俄羅斯、伊朗等7個市場的整車出口額超過1億美元。
今年上半年,我國共向171個市場出口汽車,主要面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中低端市場。對俄羅斯、敘利亞、哈薩克斯坦等8個市場出口額超過1億美元。
四是出口方式以一般貿易為主,拉動國內經濟作用明顯。
與機電產品出口中加工貿易占總體機電產品出口的71.2%不同,汽車出口以一般貿易為主,占73.1%。今年上半年,汽車一般貿易出口占汽車出口總額的70.9%。
為汽車出口創造良好環境
在汽車出口日漸升溫的情況下,國家有關政府部門對汽車出口給予高度關注,調研汽車出口中的問題,出臺相應政策,為汽車出口創造良好的環境。
第一,規范汽車出口秩序。
今年3月1日,由國家商務部、發改委、海關總署、質檢總局、認監委等部委聯合出臺的《關于規范汽車出口秩序的通知》正式實施。《通知》以我國汽車產業市場準入制度為基礎,對汽車產品生產企業實行出口資質管理,對出口經營企業實行生產企業授權經營管理制度。管理范圍從生產企業延伸至外貿企業,從國內市場延伸至國外市場,從整車延伸至關鍵零部件,使出口管理制度與產業政策有效銜接和配合,形成了貿易、產業、質檢、海關、認證等相關管理部門聯合行動、規范汽車出口秩序的新工作機制。
《通知》實施以來,取得了明顯效果。一方面,出口效益顯著增長。新辦法實施后4個月(3~6月)的時間里,我國出口汽車16.9萬輛,增長81.7%;出口金額19.2億美元,增長123.2%。出口金額增幅大大超過同期出口數量增幅,出口單價增長22.9%。其中,轎車出口單價增長9.8%。去年汽車出口“量增價跌”的情況得到有效抑制。
另一方面,出口集中度明顯提高。汽車(不含改裝車)出口企業數量從去年的1355家減少到較為穩定的500家左右。在企業數量減少的同時,汽車出口量保持了持續增長的態勢。今年上半年,汽車出口企業的平均出口額從去年同期的148.0萬美元提高到714.7萬美元,增長382.9%,規模效益顯著提高。
第二,加快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設。
為發揮汽車產業集群效應和重點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促進自主創新,優化出口結構,提高我國汽車工業國際競爭力,商務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共同推動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基地企業建設。去年8月,國家商務部和發改委聯合召開大會,對首批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長春市等8個地區)和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業(萬向集團等160家企業)進行授牌。
今后,商務部還將會同有關部門,支持出口基地搭建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包括公共信息平臺、認證服務平臺、試驗檢測中心、人員培訓平臺、國際孵化器平臺。解決汽車出口企業面臨的與國外互認、試驗檢測、國際化經營等共性問題,從提高研發能力、培養人才等方面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第四,創辦中國國際汽車零部件博覽會。
為搭建一個國內零部件企業與國際同行合作交流的平臺,商務部還將牽頭舉辦中國國際汽車零部件博覽會。按照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的創辦原則,把博覽會打造成一個定位于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市場和售后服務市場,集展示、交易、技術交流、合資合作、智力引進、知識產權保護于一體的綜合平臺。
首屆中國國際汽車零部件博覽會將于今年11月29日在北京舉辦,展出面積5萬平方米。美國、德國等9個國家和地區的18個汽車行業協會,寶馬、博世等11家國際主要的汽車整車和零部件集團,一汽等21家國內重點汽車和零部件企業集團作為展會的協辦和支持單位,全面參與博覽會的各項活動。目前已有88個國家和地區報名組團參展參會,籌備工作進展順利。
第五,推動建造中國汽車出口船隊。
近兩年來中國汽車企業出口受船運因素制約的現象日益突出,為解決這一問題,商務部推動中國遠洋運輸集團與17家自主品牌汽車企業于去年8月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自愿共贏的基礎上建立長達15年的戰略聯盟。中遠集團為我國汽車出口企業提供優惠的運輸支持,汽車出口企業優先選擇中遠集團作為承運伙伴。目前雙方合作良好,正研究通過資本合作建立與我國汽車出口增勢相適應的汽車運輸船隊。
第六,積極發揮出口信用保險的金融杠桿作用。
2005年7月,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赴汽車出口企業開展專題調研,制定支持汽車及零部件出口的綜合優惠方案。去年8月,商務部推動中國信保與17家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簽署了長達15年的戰略合作協議。目前,出口信保公司正研究制定專門支持汽車出口的政策措施,包括設立新險種(如產品責任險),提供優惠費率,簡化手續等,積極推動汽車企業開拓海外市場。
第六,制定《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十一五”規劃》。
商務部還組織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機構進行課題研究,編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十一五”規劃》。該規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深入分析當前世界和我國汽車產業和產品貿易形勢,制定我國汽車產品出口的指導思想和目標,并提出擴大我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的相應對策。
汽車出口要實現三個轉變
汽車產品是今后我國自主產品出口中增長潛力最大的商品,也是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重要載體,政府部門要全盤考慮,采取措施系統推進。同時,企業自身也要努力實現三個轉變,實現我國汽車產品出口持續健康地快速發展。具體來說,今后商務部會推動汽車企業實現三個轉變。
一是推動汽車零部件出口由以勞動和材料密集型的機械類低端產品為主,向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機電類、電子類產品為主轉變;出口市場由以售后和維修市場為主,向進入跨國公司全球供應配套鏈(ODM/OEM)市場轉變,提高自主知識產權零部件產品出口的比重。
二是推動汽車整車出口從中小噸位載貨汽車及底盤等商用車為主,向涵蓋轎車、大中小型客車、皮卡車的乘用車和商用車并重轉變,提高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汽車整車出口比重。
三是推動汽車出口從單一的產品出口,向產品出口與企業“走出去”相結合、技術出口和資本輸出相結合轉變,促進有實力的汽車生產企業在國外設立組裝廠,培育我們自己的具有較強科技創新能力和自主核心技術的跨國汽車企業集團。
下一步商務部還將研究出臺促進我國汽車出口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到海外投資辦廠,推動我國與主要出口國的汽車產品相互認證,利用雙邊合作機制推動企業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