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越南國會否決高鐵想到的
越南國會之所以投票反對總理主推的高鐵項目,一是因為高鐵項目對民生投入有較大的擠占效應,二是因為國會越來越廣泛地代表各階層、各地方的利益,對于僅僅讓少數群體、少數地方得利的公共財政支出,國會自然會有反對動作。當然,未來當越南國家財力可支撐時,國會也會支持這個項目。
越南國會之所以能夠以投票方式對行政部門進行積極制衡,根源在于國會議員都來自直接的差額選舉,選民對國會選舉態度認真,議員們也不能不對選民利益保持關切。例如2007年越南第12屆國會選舉,全國875名候選人中只有493人當選(其中有30名自薦候選人,最終有1名自薦候選人當選),官方公布全國的投票率達到 99.64%,候選人基本上都參加了多場選民見面會,有了競選的味道,而全國5000多萬選民也基本上都去投票站投了票。此外,黨和國家領導人參與國會議員選舉的得票率都公開宣布,這種透明來自自信,也來自公仆對人民謙恭的責任感。而越南選民在國會選舉中所表現出來的認真、積極、不冷漠、重視手中一票,也確實把一些能夠熱心民眾利益、敢于批評政府的候選人選進了國會。此外,國會還公開直播對政府高官的質詢,這使得議員和部長不得不認真對待,努力讓民眾滿意。
當然,目前的越南國會仍是在執政的越共領導下的代議機構,執政黨的意志仍然比較容易在國會得到貫徹。但不排除在一些重大國計民生問題上,國會和行政部門的意見會有分歧。未來如果國會的政治成分多元化,成為社會上各種政治綱領、政治力量競爭的場所,那么國會代表全社會的代議功能、對政府的制衡功能將會加強。但從目前情形看,越南的政治發展仍以黨內民主為主導,以大眾民主為輔,只不過這種黨內民主落實的力度確實很大。
莊禮偉 |
來源:《學習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