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養蝦現況
由于經濟衰退的緣故,目前全球對昂貴大型蝦的消費減少,人們轉而食用便宜的小型蝦。所以有人便認為現在是養殖白蝦的好時機,因為白蝦的養殖期間短,利潤回收較快。
2009年農業暨農村發展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MARD)計劃當中,九龍江三角洲(Cuu Long River Delta)各省將有10萬噸的白蝦產出,占所有咸水蝦產量的26.3%。
不過,現在他們面臨因業者爭相投入,造成許多養蝦場蓋在非規劃區的問題。舉例來說,在茶榮省(Tra Vinh Province),超過50英哩土地上的71公頃白蝦養殖場里,只有20公頃的養蝦池位于規劃區,換算成生產獲利是每英哩/公頃/產值8,000萬盾。至于其它的養殖場則是業者毫無計劃下開發的,水利灌溉條件很差。
傳染病,特別是陶拉癥候群(taura disease)是目前白蝦養殖的最大威脅。在九龍江三角洲的茶榮省沿海縣(Duyen Hai),全部53.2公頃的養蝦場中僅有20公頃有利潤。沿海縣農業暨農村發展分部主任Lam Minh The表示,九龍江三角洲現在需要的是中部地區的種蝦。因為好的種蝦都留在中部,只有較差的種蝦流入九龍江三角洲,帶來更多傳染疾病風險。同時,因為種蝦經由各種管道引進,包含非法走私,因此在質量上也難以控制。
雖然越南法令規定,養殖白蝦須在已規劃的密集養殖區,以避免傳染病的擴散。不過實際上要將白蝦和草蝦的養殖區分離是非常困難的。茶榮省農業暨農村發展部副主任Pham Nam Duong指出,法律上雖明訂違規者將受到嚴厲懲罰,可是卻沒說明懲罰應該要多嚴厲。
許多養蝦業者從草蝦轉而養殖白蝦,希望能獲得更高的利潤,但銷售白蝦并沒有想象中容易。一位業者表示,他在80平方公尺的池子養了50萬只蝦,經兩個半月后,每公頃收成8.6公噸,售價每公斤4萬5至5萬盾,雖然這樣的收益令人滿意,可是銷售上很辛苦。
另外,養蝦所需的資金也大。業者需要自己掏錢負擔飼料、種蝦和藥品的費用,因為供貨商拒絕讓他們掛帳。而白蝦的養殖密度高達每平方公尺80至100只,是草蝦的7至10倍,所需的資金自然較為龐大。
專家們斷言,消費者對白蝦的需求只是暫時性的。長期來看,草蝦依然是最佳選擇。所以他們認為越南應該同時發展兩種養殖蝦。
更多養蝦業者選擇有機養殖
湄公河三角洲金甌省的某些業者在今年可能會改采有機養殖,改善產品質量和衛生,以符合出口標準。因為全球金融危機,越南蝦的需求量最近出現衰退。根據VietNamNet報導,由于市場價格下跌,從去年起很多業者因資金不足而放棄養殖,造成越南養蝦場產出減少,連帶使水產加工廠產能降到僅剩25%。金甌農業暨農村發展處表示,上個月1,300公頃的養蝦池中只有300公頃(23%)的產出量,其它養殖池不是被閑置,就是已被用來改養其它的水產。
有機養殖可能是解決目前問題的方法之一。目前養殖蝦的生產成本每公斤是7萬盾(約4美元),然而售價卻只有5萬盾(約2.9美元)。但有機蝦可賣到更好的價錢,這也許能讓湄公河三角洲養蝦業者再度獲利。
不過業者們首先還是必須先符合下列幾項相關法令規范──養殖場地點的選擇、對當地生態系統的保護措施、化學物質限制、有機飼料及有機處理標準。農業暨農村發展部副主任Nguyen Thong Nhan表示,因為全球市場對食品衛生安全的標準越來越嚴格,所以金甌的養殖業場從幾年前便轉型為有機養殖。玉顯縣(Ngoc Hien)的184號養殖場是目前唯一得到瑞士的市場生態組織(Institute for Market Ecology; IMO)認證之越南有機蝦養殖場。
隨著全球有機蝦的需求及價格攀升,有越來越多業者考慮改采有機養殖。只不過因為它較高的生產成本令人卻步,因此導致有機蝦在出口上出現短缺。
來源:中國鰻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