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打造北部灣成品油能源基地
新華網南寧5月10日電(記者王勉 王軍偉)中國石化集團近日與廣西北海市簽訂了《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與北海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共同在北海鐵山港工業區建設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生態石化區。
根據協議,第一步建設北海煉油異地改造石化項目、潿洲島30萬噸級原油碼頭及配套工程、鐵山港320萬立方原油商業儲備、北海至南寧成品油管道、鐵山港至湛江原油管道等項目,以上項目同步建成使用,總投資額為104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同樣落戶北部灣的中石油廣西1000萬噸煉油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欽州港經濟開發區招商局梁馨月介紹,中石油廣西基地一、二期工
程及下游產業項目完成后,可實現年工業產值3000億元人民幣。
“二期項目完成后,中石油廣西基地將成為中國最大的煉化基地之一。”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楊道喜說。
北部灣位于中國南海西北部,是指中國的廣西沿海、廣東雷州半島、海南西部,以及越南東北部所圍成的海域。2008年初,國務院批準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
欽州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沈少紅認為,北部灣地區的煉油項目肩負著“特殊使命”。華東地區煉油能力約占全國的27%,東北、西北、華南地區各占23.5%、16.7%、15.1%。西南的云南、貴州、廣西三地,僅廣西有80萬噸/年的煉油生產能力,而這3省成品油消費量正在以每年至少10%的速度增長。
由于中國大型石油化工企業分布不合理,使得西南地區的廣西、云南、貴州、四川等省區不時出現‘油荒’,車輛排隊加油,很多工程無法正常開工,嚴重影響這些地方經濟發展和民眾正常的生產生活。
業內人士分析,一系列重大煉油項目落戶北部灣,有望化解西南長期形成的“油荒”局面。以中石油1000萬噸煉油項目為例,千萬噸原油可生產成品油670多萬噸,廣西市場每天成品油消費量約1萬噸,每年銷量360萬噸左右,貴州、云南的銷量都相差無幾。照此分析,這個項目正式投產后,“油荒”困局將會得到較大改觀。
“成本優勢也促使中石油加快二期建設,以往中石油將蘇丹原油經馬六甲海峽過欽州港,運到國內所屬的北方煉廠,再將煉好的成品油運到缺油的西南,一來一去僅運輸成本總體利差為200元/噸。現在將煉廠放在欽州,縮短了運輸距離,大大節約了成本,市場優勢增強。”廣西社科院副研究員黃耀東說。
北部灣成品油能源基地建設不僅對于破解西南“油荒”有重要意義,對中國的石油儲備戰略也意義非凡。“北部灣成品油能源基地完全建成后,將大大增加中國的商業石油儲備能力,更好地抵御國際油價的動蕩所帶來的風險。”廣西黨校教師潘世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