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感受中國文化
會安古城已有1500多年的發展史,位于越南中部的廣南省,曾是歷史上最大的東方港口。會安到處是中式建筑,而且保存完整,既未遭戰火破壞,也沒有因建高樓大廈而拆損。現存的會安古城體現了中國、越南文化與建筑風格的有機結合,既展現了中華建筑的古樸與優雅,又融入了當地審美觀和生活情趣。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會安古城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越南穗城會館是廣東商人所建,作為聚集聯絡之所,因廣州亦稱“穗城”,故取名“穗城會館”。會館供奉海神媽祖,后人也常稱穗城會館為天后廟。穗城會館已有270多年的歷史,是胡志明市華人廟宇最宏大、最古老、最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古跡之一,其中有中國清乾隆六十年鑄造的大洪鐘,清嘉慶五年懸于廟內中殿上的大型牌匾“含宏光大”等,每天參觀、上香的游客絡繹不絕。
越南的陶瓷、雕刻工藝歷史悠久,獨具風格。相傳中國的陶瓷、雕刻等工藝陸續傳到越南后,即經歷了中國化時期,產品技藝精湛,美不勝收。如今隨著兩國的文化交流和經貿發展,越南的雕刻、陶瓷藝術有了進一步發展,出現了陶瓷鎮、石雕村、木雕鄉之類的規模化生產加工,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服務。
華僑華人是促進中越文化交流的骨干力量。隨著華僑華人的增多,越南各級政府及民間組織積極支持越中交流與發展,各類友好社團組織比比皆是。越南現有華僑華人100多萬,僅胡志明市就有50多萬,胡市第五郡華人占總人口的35%,約7.5萬。該郡華人工作中心為政府所辦,編制60多人,每年提供30億盾經費,主要從事文化和商務活動,每月召開例會,了解華人生活和工作情況。中心設有中國書畫、健美體操、太極拳、中文創作等10多個班組,長期參加活動的就有上千人。華僑華人企業家在當地的經濟生活中也日趨活躍。華人高肇力的德發餅家集團,現有的1700多名職工,其中多數為華僑華人,在胡市開了20多家分廠,成為當地的明星企業。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6-05-19 第16版) 胡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