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展覽業的昨天、今天、明天
|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南疆邊陲,與越南民主共和國相比鄰,是以壯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改革開放20年以來,尤其近年,隨著南昆鐵路的建成,西南出海大通道格局的形成,廣西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由于地域、歷史、政治、物質基礎,人員素質等諸多因素,廣西要實現經濟騰飛并非容易之事,它必須找到一個現實的出發點和堅實的支點,運用杠桿原理,挑起這一重任。從先進國家的發展的經驗和國內經濟發達兄弟省市的實踐經驗以及廣西展覽發展的歷史來看,筆者認為:展覽業正是挑起這重任的杠桿之一,它是實現廣西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支柱產業,正發揮著其它行業無法替代的作用。
展覽業在廣西有悠久的歷史
從展覽業的發展史來看,它是一個地區經濟興衰的反映,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在發展達地區,一般展覽業發展較快,呈現繁榮影象,偏僻落后的地區則相反。而筆者在收集廣西展覽史料當中驚訝地發現,展覽在經濟落后的廣西卻有深厚的基礎,曾創下不菲的成績。它舉辦展覽的歷史相當悠久。據記載,在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陜郡太守、水陸轉運史韋堅奏請唐玄宗批準興辦了大型水上博覽會,別具一格以船為展位,參展有數十個郡,幾百只滿載展品的小船依次銜尾前進,浩浩蕩蕩,“數十里不絕”,令“觀者駭異”。在當時交通極其不便的情況下,廣西的桂林稱為始安郡也不遠千里拿出蕉葛、南蛇膽、翡翠等名特產品參加展出。在解放前,廣西桂林一度成為西南的展覽中心,著名的西南劇展曾在這里舉辦。吸引全國演藝界名流匯集山水甲天下的名城,進行藝術切磋。從1942年起至1944年,在桂林共舉辦三屆農民節,展出農作物產品,還有標本模型等。解放初期,廣西也是繼北京、上海、廣州、武漢之后于1957年興建起的展覽館。當時稱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經濟文化展覽館,占地8萬多平方米,展覽建筑面積5千多平方米。其規模當時居全國第五位,在西南地區首屆一指,整座建筑既呈蘇式結構,又呈現出濃郁的壯族風格。在20世紀50年代一個落后的少數民族地區能建起至今仍發揮巨大作用的展覽館,不由人贊嘆當年的自治區領導高瞻遠矚和對展覽業的高度重視。
1958年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之際,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舉辦《廣西壯族自治區經濟文化展覽》,整個展場1萬多平方米(含露天展場),其恢宏的場面,豐富的展品,巨大的規模仍使當年參觀者難以忘懷。在展覽期間,先后接待賀龍副總理、葉劍英元帥等國家領導人和全國各少數民族代表以及蘇聯、民主德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日本、越南等國的國際友人,參觀人數達19萬5千人次,在國內外產生較大的影響。據不完全統計,1949年至1978年,全區舉辦展覽會將近100個,其中有65個是在廣西展覽館舉辦的。1979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廣西,給廣西展覽業帶來生機,主要表現為經貿類的展覽增多。為經濟建設服務的經貿會、訂貨會、展銷會在不同程度上溝通產銷渠道,傳遞經濟信息,為企業樹立形象、推銷產品,促進廣西與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經濟交流,如廣西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江蘇社隊企業產品展銷會、日本熊本縣產業展覽等成了當年廣西各界人士的熱門話題,它給在計劃經濟下的市場灌注了新的活力,也啟動了廣西市場經濟的大門。
生機勃勃的今天廣西展覽業
展覽界人士稱今天的展覽業是“朝陽”產業。對廣西而言,它同樣是一輪冉冉升起的太陽,朝氣蓬勃具有無限的生命力。近年來它在推動廣西的經濟建設,加速改革開放的步伐發揮巨大的作用。政府部門、企業、老百姓越來越感到它的份量,它潛移默化地深入到人們的經濟生活中,它的地位已顯而易見。廣西展覽業的發展、壯大主要表現為:
一、展覽基礎設施不斷擴大、充實、完善。
廣西展覽館一花獨放的現象已被改變。廣西展覽場館不斷增加、擴大。1978年興建了廣西科技館和博物館,廣西科技館展出面積2200平方米,博物館展出面積12000平方米。1987年-1999年先后由國家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廣西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桂林市人民政府投資興建的集展覽、會議、貿易、旅游于一體的桂林國際貿易展覽中心,占地面積28000多平方米,室內展覽面積15694平方米。廣西展覽館近年進行擴建改造,展場面積已達2萬5千多平方米。還有一批業余場館,如民族宮、體育館、大型商場、交易市場等等。據不完全統計,廣西可展覽場地已達6萬多平方米。現廣西首府南寧市政府還規劃投資數億元興建一個占地51.4萬平方米,展出面積11.5萬平方米的大型國際貿易會議展覽中心。展覽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和更新。廣西展覽館和桂林國貿展覽中心,廣西科技館都有國際標準的鋁合金展位,桂林國貿展覽中心室內可搭建900個。
二、展覽會日益升溫,數量和規模穩步上升。
過去廣西展覽場館大部分空置,有的一年僅辦2-3個展覽。隨著展覽市場的開放,打破政府部門一統展覽的局面,自辦的和外地到廣西辦的展覽逐年增長。近年廣西每年都舉辦50-60個展覽。展覽會的規模不斷擴大,過去展位達到200-300個已算是大型展覽了。但近年具有1千個展位規模的展覽會在廣西召開已不足為奇,如全國制藥工業協會主辦的“2000年全國制藥機械博覽會”在廣西展覽館召開,就達到1200個展位。桂林也曾舉辦有800個展位規模的展覽會。這幾年,很多行業都看好廣西這個具有潛力的市場,紛紛派員到廣西考察展覽市場,擬辦行業或專業性的展覽會。廣西展覽業呈現勃勃生機。
三、逐步形成一些名牌展會,顯示展覽市場在優勝劣汰中走向成熟。
近年在展覽市場的競爭中,參展商和客戶在眾多的展會中有更充余的選擇機會,一些主辦單位逐漸意識到粗制濫造的展覽會必將被淘汰。因此,他們不斷調整自己辦展目標以適應市場的需要,展館也在選擇一些有實力和組織能力強的主辦單位,使展覽會真正做到為企業服務,為市場經濟服務。從1996年至今,連續舉辦4屆的“全國科學技術活動周”,從1994年至今連續舉辦的6屆“廣西國際民歌節經貿洽談會”,還有近年崛起的已辦了三屆的“全國國際學生用品經貿洽談會”都在全國享有一定的知名度。還有利用自己的地域優勢和特色、節日舉辦一些特色展覽,如中越邊境貿易(憑祥)洽談會,中越邊境防城港區(東興)經貿洽談會,百色地區的芒果節經貿會,桂林市的山水節旅游產品經貿洽談會等,都得到企業和客商的認可,有的已成為每年的例會。上述展覽會注重參展商的利益,在小小的展位中盡可能為客戶提供貿易洽談的廣闊天地,因此每次展會的成交、簽訂招商引資、貿易合作項目成績斐然,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這些展覽會成為熱門展覽,受到參展商和客商的青睞。
四、專業性展覽逐年上升搶占廣西展覽市場的份額
過去廣西舉辦的展覽會主要是由政府部門主辦,內容涉及廣泛的綜合展覽會,即使是經貿洽談會也是以廣西各地的產品、資源為主。一般每年舉辦的專業性展覽比較少,基本上由國家級的行業協會包攬,如全國醫療器械展、全國百貨訂貨會、全國旅游產品展等。近年,隨著展覽市場的開放,外省的展覽公司紛紛到廣西搶灘布陣,舉辦專業性展覽。現到廣西舉辦展覽的展覽公司有北京、上海、武漢、廣州、成都、重慶、大連等將近10個城市。其舉辦的專業展覽內容有建材、醫藥、機械、家電、電子、廣告、服裝、音響、美容美發等諸多的方面。它既活躍了廣西展覽市場,也不同程度地推動了廣西上述行業的發展,使廣西企業在展覽會上更好地了解到同行的生產信息,及時調整產品結構,提高質量,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
五、政府部門的重視和積極參與,使廣西展覽業出現興旺景象。
舉辦展覽會給各地帶來的實惠和顯著的經濟效益已不容置疑。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領導,在實踐和吸取別人的經驗中深刻體會到展會對廣西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近年除積極舉辦展覽外,還經常組織廣西企業走出大山,到國內外參展和辦展,利用展覽會這一特殊的行業,宣傳廣西,展示廣西,發展廣西。2000年7月自治區副主席袁風蘭親自帶領600多位旅行和促銷人員參加廣西旅游大蓬車,以新穎獨特的展覽方式,從南寧乘專列出發經湖南、湖北、河南、陜西、寧夏、新疆,并在上述省會(自治區首府)舉辦大型旅游推介會和廣場民族歌舞表演,將“桂林山水甲天下,廣西無處不桂林”的美景展現世人。最后在烏魯木齊參加2000年中國國內旅游交易會。廣西各地政府為加強與外省經濟合作和交流,引進先進技術,開拓廣西市場,每年都邀請經濟發達的省、市政府到廣西舉辦該省名特優產品展覽會,1999年和2000年就先后組織河南、福建、廣東、四川、湖北、浙江、江蘇等省、市到廣西舉辦展覽。由于雙方政府共同努力,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如浙東四市應南寧市政府邀請到廣西舉辦四市名特優產品展,僅開展第一天就簽訂了7.1億的訂單,浙東企業說:多虧政府搭這個臺,浙東企業才有機會“西進”南寧尋商機。
廣西展覽業的明天
無論今天廣西展覽業與國內外先進、發達地區相比是何等的貧脊落后,但可以預言,廣西展覽業是大有發展前景。
首先,廣西初步具備優越的區位優勢,便利的交通。廣西是西南地區最近的出海通道。與越南民主共和國海、陸邊境接壤,火車、飛機直接連通河內。經沿海港口為龍頭,南昆鐵路為主干、公路、水運、航空和其它基礎產業相配套的西南出口通道框架已基本形成,南昆、湘桂、枝柳、南防、欽北等鐵路貫通全區,連接全國,全區公路網四通八達。桂林兩江國際機場的建成,形成了桂林、南寧、北海3個沿海港口,它極大地方便參展人員的進出和展品的運輸,給舉辦大型國際展覽會提供便利的交通條件。
其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為開發廣西、建設廣西、非常重視招商引資工作,在1997年就作了關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程度,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決定,給招商引資創造有利條件和制定種種優惠政策。隨著開發西部戰略部署的制定,奠定廣西面向大西南乃至全國及全世界開放宏觀格局中的戰略地位。廣西將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熱點之一,成為吸引國內人士前來投資,開發熱士。投資者迫切希望對廣西的招商引資項目有一個全面、直觀的了解。舉辦展覽正是為他們創造這樣的機會和條件。
其三,廣西是一個多民族的少數民族地區,以其淳樸的民族風情、秀麗山水、優美的民歌聞名天下。廣西的節日更是絢麗多彩,傳統的節日壯族“三月三”對歌節、苗族“跳坡節”、侗族“花炮節”、彝族“打磨秋節”、仡佬族“拜樹節”“走坡市”、瑤族“盤王節”、京族“哈節”等。新興的節日有國際民歌節、珍珠節、山水節、芒果節、藝術節、龍眼荔枝節等。如何辦節興會、以當地有代表性的文化、藝術、歷史、旅游、物產等為媒介,吸引中外嘉賓欣賞文世表演,品嘗不地美食、游覽秀美山水和民族風情的同時參加具有特色的經貿洽談會,達到銷售產品、洽談貿易,吸引投資,擴大對外開放,提高當地知名度的目的。努力把自己的文化、歷史和資源的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廣西在這方面已積累豐富的經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現代的意識,廣西的展覽發展前景可觀。
其四,把發展展覽業作為牽動廣西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已成為各級領導的共識。這一共識是難能可貴的。從中國的國情看,一個行業發展沒有政府的支持和扶助是難以發展的。廣西近年展覽業發展如此快,也是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各地人民政府的重視和參與分不開的。從發展趨勢看,政府參與展覽的熱度有增無減,從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支持南寧人民政府籌建廣西國際貿易展覽中心的行動來看,已把發展展覽業列入政府工作的議事日程,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從組織班子、地址確定、展覽中心藍圖的繪畫等等,已緊鑼密鼓、熱熱鬧鬧地張羅起來。姑且不論興建展覽中心對目前廣西財政負荷有多重、可行性如何等諸多問題,值得政府部門和展覽人士重視。問題之一:辦展仍在較嚴重的計劃經濟模式。從辦得成功的展覽會來看,大多是由政府部門對企業的條塊管理部門下達展覽的任務和指標。我們經常看到一些縣市領導為完成這些指標而發愁。而且參展的企業往往是一些知名品牌和效益較好的企業,無論是綜合性的大型展覽或是出省、出國的展覽,這些企業往往榜上有名,無休止的展覽重荷使企業壓力負擔過重,由此產生消極辦展的副作用。所以在這些展覽會上看到的企業的攤位布置得簡簡單單,促銷人員懶懶洋洋,并沒有充分利用展覽有利時機,不遺余力地宣傳、推銷本企業的產品。其理由是我們的生產任務已排滿,領導叫來不得不來。這種狀況各級政府部門如果不重視,不實事求是,不根據市場的需求、企業的發展,而僅僅作為一種任務來完成,那么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反而影響展覽業的發展。問題之二:提高對舉辦展覽的目的、意義的認識,現在有的領導和企業、商家把展覽作為銷售其產品的主要手段。綜合性展覽會就象一個集市,熙熙攘攘,叫賣聲不斷,小商小販趁機而入,反正露天展位價格便宜,各路人馬到展覽會搶灘,表面熱鬧非凡;但嚴重影響企業的貿易洽談,降低展覽會的檔次。現在很多商家都在濫用“展覽會”、“展銷會”名稱,以推銷其積壓商品。所以舉辦展覽(銷)會必須有一定的標準和規定。問題之三:由于國家沒有對展覽業有統一的管理機構和系統的相關法規出臺,廣西也同樣對展覽業的管理沒有明確的規定。似乎一管起來,凡有行政管理權的部門都可以拿其部門規章管展覽業,因為展覽業是一個邊緣行業,什么都涉及到。隨著展覽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好轉,各部門都開始注視這一行業,不失時機地進行管一管,為此展覽館及展覽主辦單位為應付這些管理無所適從。因此,要使展覽業走向正規化,必須對展覽業有明確的系統法規。問題之四:要使展覽界的辦展目標明確,舉辦的每個展覽都要與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利益一致,全面考慮它的綜合效應,是否有利于廣西經濟的發展,而不是僅僅考慮本身的經濟效益。要做到這一點,政府必須對舉辦展覽的展館實行政策的傾斜和優惠,沒有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在目前展覽已走入市場,讓展館無視自身利益,它是無法生存的。問題之五:廣西缺乏展覽專業人才,既有歷史原因,也存在體制問題。歷史原因是過去認為舉辦展覽或展館管理無技術可言,無需專門知識和學問。體制方面由于現在展業單位多是事業單位,有的是行政管理單位,人事配置還是按行政機關的模式,人員調配也是按行政機關的模式,人員調配也是按上級領導意志安排。加之目前經過專門培訓和學習的展覽專業人員幾乎沒有,來源奇缺。各種原因造成廣西展覽隊伍人員素質較低。從展覽的發展來看,展覽專業人才的培訓是非常重要的,若不具備專門的展覽知識,不掌握先進的展覽管理技術,廣西展覽業如何能與國際展覽業接軌呢?
總而言之,展覽業是一項大有發展前景的產業,我們堅信廣西的展覽業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