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興——推進中越共同發展的發動機
東興口岸的發展與繁榮具有天然的地理和人文優勢。它是我國唯一與越南海陸相連的國家一類口岸,相距越南芒街口岸僅100米,位于我國西南陸地邊境線與大陸海岸線的聚合處,東南瀕臨北部灣,北面背靠十萬大山,距南寧僅170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內僅308公里。中越北侖河大橋將中國東興和越南芒街兩市連成一體。東興的京族對越南具有民族和語言的親近感和吸引力,為東興口岸的發展提供了牢固的基礎。
1994年,東興口岸經國務院批準恢復對外開放,享受國家給予的沿邊開放城市優惠政策、邊境經濟合作區優惠政策、少數民族地區扶貧優惠政策、僑務優惠政策和邊境貿易優惠政策。國家出口優惠政策提升了進出口企業抗風險能力和出口的積極性,廣西自治區政府對邊貿企業的扶持政策增強了邊貿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十多年來,出入境人數和邊貿成交額呈快速上升趨勢。
2009年9月,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西部地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國家積極推動廣西東興等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加強與周邊地區的資源能源開發利用合作。東興口岸發展再次被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規劃,在我國西部大開發的大格局中,承擔起先行先試者的歷史使命,成為中國-東盟開發開放合作的試驗田,是構建北部灣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中的示范區、先導區。
東興口岸建設近年來得到了飛躍式發展。它從1992年國務院特區辦批準設立的邊境經濟合作區,逐漸發展為東興-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這種規模上的擴大不僅體現了中越兩國經濟合作發展的需要,而且體現了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作為我國通往越南及東南亞最便捷的交通樞紐,東興口岸在中國對外開放中發揮的作用愈益重要。
東興口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口岸景區。東興口岸位于廣西防城港市下轄的東興市,距市中心僅1公里。口岸主要景點有大清國五號界碑、胡志明亭、口岸聯檢區、中越友誼大橋、越南免稅店等。這種以歷史為基礎,以友誼為紐帶,以旅游為媒介,以服務為推力,以發展為目標的綜合性發展模式吸引了八方來客,推動著口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周士新
作者:周士新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