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祥友誼鎮:從"胡志明小道"走出的邊貿重鎮
邊民的“第一桶金”
中禮屯距友誼關約4公里,村后數百米,便與越南同登接壤。據中禮屯村民凌華芳回憶,凌云與胡志明相識,大約在1926年前后。此后五六年間,胡志明通過村后開辟出的一條小道,秘密進入中國開展革命活動。每次往來,都由凌云領導的農民赤衛隊員護送。中越雙方都記住了這段珍貴的歷史,村后那條山間小道被中越邊民稱為“胡志明小道”。
1988年,一度封鎖的“胡志明小道”被村民打通。這年秋天,凌華芳的一位兄弟背著一箱手電筒,沿著“胡志明小道”悄然爬過村后大山,后來又挑著20多只雞安全回村。自此,村民與越南邊民的生意往來日益活躍。
“越南要的是布匹、毛線、手電筒,他們拿過來交換的是魷魚、紅邊龜、銅等。”凌華芳說,中禮屯家家戶戶都有越南親戚,因此很快發展到“全民上邊貿”,“1988年至1992年是邊貿最火熱的時候,肩挑手提來往小道上交易的村民絡繹不絕,一天賺個100元不成問題,超過政府干部一個月的工資了”。
在友誼鎮與越南70余公里的邊界線上,邊民們打通了16條“國際貿易小道”,通過做原始邊貿生意,邊民們賺到了“第一桶金”。
從邊境小鎮到邊貿重鎮
中禮屯的變化,是友誼鎮發展的縮影。友誼鎮因友誼關得名,因處于邊境線上,經濟狀況一直不佳,外地人來這里的第一感覺是“一條路,兩排樹,沒房住”。鎮政府干部溫玫春說,雖然到2005年底,友誼鎮的居民才完全告別茅草房,但近幾年的發展令人欣喜,不說弄懷、浦寨邊貿商城,就連平而、卡鳳等村街,也有了小城鎮的模樣,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邊貿的繁華。
據介紹,友誼鎮的開放始于1989年底,當時僅有9戶人家的卡鳳村弄堯屯,有幸成為第一個對越南開放的邊貿點。“當時在這里做生意的人成千上萬,車都堵在路上,貨物基本靠肩挑背扛,各種各樣的商品,這里應有盡有,繁華得不得了。”說起這段輝煌的歷史,原弄堯屯村民黃先生神采飛揚。
1997年,憑祥市政府決定,把邊貿點遷到距越南同登最近的弄懷。弄懷迅速興起一股開發熱潮。當初位于“老少邊窮山”之列的友誼鎮,如今因地理優勢成了全國商賈云集之地。在友誼鎮邊關做了15年生意的馬先生,見證了弄懷從荒山到繁華邊貿城市的變遷。“別看這里的小店擺賣的東西很簡單,其實每個店背后都有倉庫,只要是越南商人看中了的商品,幾十上百萬元的訂單還是小單。”他說,從1997年到現在,弄懷的一些鋪面已經歷了兩次上規模的裝修,目前正在進行的是第三次,每次裝修,都意味著這里的外貿發展上了一個檔次。這里的一些小公司,一年交易額上億元也很正常。
1992年,距弄懷不到10公里的邊貿市場浦寨,也建立了對外貿易關口。這個以大公司為主體的邊貿點,目前是全國最大的紅木家具集散地,也是有影響力的邊貿點之一,進口貨物多數從這里入關。
面臨發展新機遇
前不久,來自東北的出租車司機宋瓊作出決定:在友誼鎮南山工業區買房安家,他看中了這里的發展前景。據了解,面積1.2平方公里的南山工業區是憑祥邊境經濟合作區的核心地帶,目前已完成“五通一平”建設,已有企業進駐。
在弄懷與友誼關之間,原有公路與山間一條正在開挖的公路帶,將一片狹長的平地環抱起來。“這就是正在建設的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與記者同車的當地人小莫熱情介紹道,看情景就知道規模非常大,根據規劃,保稅區總面積有8.5平方公里,大部分在友誼鎮范圍內,并一直延伸到憑祥市區。
“你不知道,將來這里要遷移幾十萬人過來。綜合保稅區9月中旬剛批復,現在就開工建設了,說明國家重視這一塊的發展,將來這里會越來越好。”友誼鎮一酒店老板雷先生對記者說。友誼鎮政府政務公開欄上對此描繪的藍圖是:2002年,友誼鎮GDP才2.6億多元,根據規劃,到2011年將超過5億元。(鐘亮)
來源:南國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