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連續3年為越南第一大貿易伙伴 合作順利
中越貿易,468倍的跨越
從3200美元到150億美元,中國已連續3年成為越南第一大貿易伙伴
作為近鄰,中國和越南的經貿合作近年來迅速發展,雙邊貿易額從中越關系正常化1991年時的3200美元,提高到2007年創紀錄的150億美元,是16年前的468.75倍,中國已連續3年成為越南第一大貿易伙伴。
中越兩國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傳統友誼源遠流長。在新的歷史時期,在兩國領導人確定的“長期穩定、面向未來、睦鄰友好、全面合作”16字方針指引下,中越睦鄰友好與全面合作關系取得良好發展。
鞋界“一姐”的故事
從邊貿“九萬”(邊貿小商販)到“鞋子大王”,從窮困潦倒到“億萬富翁”,從單一鞋業經營發展到跨行業的多種經營,阮氏青秀成為越南北部老街市遠近聞名的“暴發戶”,她的暴發軌跡也折射出近年來中越經貿合作逐步走向活躍的過程。
阮氏青秀是靠倒賣鞋子發家的一名越南商人。阿秀夫婦原來在河內市一家紡織廠工作,因工廠效益差,一家人生活十分窮困,連孩子的學費都交不起。1992年中越關系正常化后,邊境貿易迅速活躍,一部分人靠邊貿迅速擺脫貧困,走向富裕。一股邊貿熱從邊境迅速傳到內地,讓包括阿秀在內的許許多多過慣了窮日子的越南人燃起了發家致富的新希望。
1995年夏天,阿秀與幾位姐妹離開工廠,前往與中國一河之隔的老街,做起了販賣鞋子的生意。剛開始時,阿秀利用平時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一點錢,從河內批發了幾十雙越南涼鞋,再坐火車到老街市,然后通過邊境貿易通道拿到云南省河口市販賣。結果,第一筆生意就賺了十五六萬越盾(合七八十元人民幣),差不多相當于當時一個工人半個月的工資,阿秀為此激動得一夜未睡。嘗到甜頭的阿秀把丈夫也拉下了海,夫妻倆就此辭掉工作,一起做起了販賣鞋子的營生。
經過頭5年的打拼,特別是憑借自己善于與人打交道的特長,阿秀逐漸建立起自己頗為固定的銷售網,逐漸從零售向零售兼批發過渡。隨著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紅火,有了一定資金積累的阿秀在老街國際口岸邊上的黃金地帶買了地,建起了5層小樓,既做辦事處,又可接待來往客商。她還在云南河口的越南街租了幾個門面,除了經營鞋類生意,還兼做其他貨運及進口生意。如今,阿秀的客戶遍及云南、貴州及廣西等中國西南地區,成為老街-河口之間頗有名氣的越南鞋界“一姐”。
阿秀是成千上萬從事中越邊境貿易的越南個體客商之一。她所經營的平仙鞋是越南有名的鞋類產品,也是越南在中國市場做得最成功的產品之一。
從3200美元到150億美元
談到中越經貿關系問題,越南中國商會會長楊真給了記者一組數字:1991年,雙邊貿易額僅為3200美元,2005年雙邊貿易額82億美元,2006年達99.5億美元,中國成為越南第一大貿易伙伴,2007年雙邊貿易額再創新高,達到150億美元。
雙方大型經濟合作項目也取得重要進展。尤為令人矚目的是,中國對越投資和工程承包出現了穩步增長。目前,越南已是中國在東南亞最大的工程承包市場,2006年中國在越簽訂的工程承包合同額約達12億美元。2007年上半年又新簽合同金額8.1億美元。
與此同時,中國對越投資也逐年增加。來自中國大使館商務處的數字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對越投資共有571個項目,協議投資金額約為19億美元,在對越投資的各國家和地區中名列第十二位。
如今的越南市場,中國商品可以說無處不在,無所不有。小到日用的碗碟、餐巾紙,大到空調、電冰箱、摩托車,甚至汽車。當地市場上出售的DVD機及其他一些音像設備,絕大部分產自中國。
幾年前,中國的力帆集團把向海外拓展的目光放到越南,把中國的摩托車送到了越南市場,虎口拔牙,硬生生從在當地一統天下的日本品牌手中分得了一杯羹。眼下的河內,成千上萬的力帆摩托車、汽車穿行于大街小巷,特別是力帆520轎車作為出租車出現在河內之后,新穎別致的造型、鮮艷的色澤,成為河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力帆是當前中國企業走向越南,拓展東盟市場的一個成功的范例。目前,重慶力帆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已在河內近郊的興安省建立起了自己的工業園區,園區內擁有十幾家摩托車配件廠,成為興安省最大的外資投資企業,也是當地的納稅大戶之一。在繁華熱鬧的胡志明市和河內,TCL、力帆及春蘭等中國產品廣告與世界其他著名品牌的廣告并排聳立,交相輝映。
“兩廊一圈” 近年來,越南不遺余力地鼓勵各地發揮地區及行業優勢,優先生產名牌優勢產品,促進產品出口,全力打造越南產品的海外品牌。而中國的西部大開發為越南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帶來了重要契機。 越南認為,經濟相對欠發達的中國西部地區是越南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突破口,因為中國西南部市場對越產品的需求很大,包括越南的水產品、農產品和資源類產品等。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2005年,時任越南總理潘文凱提出了建設中越“兩廊一圈”的規劃,即中越共同建設南寧-諒山-河內-海防-廣寧和昆明-老街-河內-海防-廣寧兩條經濟走廊和環北部灣經濟圈。希望通過這一規劃的建設加強越北地區與中國西南部市場的經貿合作,進而實現越北地區的全面振興以及推進中越經貿合作,特別是促進對華出口,縮小對華貿易逆差。 “兩廊一圈”的建設也為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了重要的依托。楊真表示,越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作為一個頗具潛力的新興市場,使之成為中國企業走向東盟的重要平臺。 據楊真介紹,當前中越“兩廊一圈”規劃正在進入實施階段。西線:中國昆明到與老街一河之隔的河口市的高速公路正在加緊建設之中;東線:南寧至友誼關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越南境內諒山—河內—海防的高速公路建設也已提上議事日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線走廊沿線經濟帶已成為國際投資的熱土,沿線工業區建設方興未艾。去年,臺灣鴻海集團宣布在東線走廊沿線的北寧與北江省之間實施戰略性布局,即斥資50億美元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科技新城。可以說,“兩廊一圈”將成為推動中國—東盟貿易區建設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性舉措,建成后將對區域內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將給我國華南及西南地區省份帶來重大的發展機遇。 投資越南仍須謹慎 談到近年來興起的對越投資熱這一問題,TCL越南公司北方經理唐仕成表示,過去幾年,越南成功舉辦了第二十二屆東南亞運動會、第五屆亞歐首腦會議、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越南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特別是2007年初越南成為世貿組織正式成員之后,越南的市場正在逐步開放,給外商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另外,越南全國人口達8500萬,算得上是一個人口大國,消費潛力巨大。相對寬松的投資經營環境,包括較為優惠的投資政策及廉價的勞動力等,這些因素直接導致近年來越南出現了新一輪外商投資熱潮。 唐仕成還指出,越南的投資經營環境大體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問題。首先,越南的投資法一直被認為較為開明、寬松。然而,正如越南領導人也公開承認的那樣,越南的腐敗情況較為嚴重,中央政府頒布的許多投資優惠政策在實施過程當中因為官員的腐敗被扭曲,使外商望而卻步。其次,政策多變也是問題之一,一些政策朝令夕改,令投資者摸不著頭腦。第三,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特別是投資的軟環境欠缺,人們市場經濟的意識較差,特別是競爭意識不強。 對于投資經營環境存在的一些問題,越南中國商會副會長顧朝慶援引越南計劃投資部部長武鴻福的話說,越南投資環境還存在著四大問題,即經過培訓的越南勞動工人比例低,只有30%,技術熟練工人少,為高新技術工藝服務的技師更少;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經濟的發展;在房地產市場價格上升以及土地平整費用增高的情況下,土地供求矛盾突出;政府很關注行政審批手續問題,雖然下放了一些審批權,如經營執照登記、投資證書登記、投資許可簽發等,但投資者申辦的各類行政審批手續還很繁瑣,時間長。 顧朝慶特別提示說,前來越南拓展市場的中國公司應對當前越南經濟出現的一些問題加以注意。他說,去年底以來,越南的通脹率迅速上升,今年頭5個月達到了22%,當地居民的收入迅速縮水,由此導致了一輪又一輪圍繞著加薪而出現的罷工浪潮,影響企業的生產和經營。另外,當前,越南貨幣迅速貶值,引發經濟發展的不穩定,并導致金融市場動蕩。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黃海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