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越南辦工藝教育
2006年新越技術中心交還給越南政府,賈公發回新繼續在工藝教育學院服務,擔任西區工藝教育學院行政主任。一年不到,胡志明市教育局局長溫公明千里追蹤到新加坡,把他請回去。
新加坡理工學院院長陳漢章(左)和胡志明市教育局局長溫公明(右)代表新越兩方簽訂合作協議。(新加坡理工學院提供)
如今,能講一口流利越南話的賈公發,已在胡志明市開設了“越新教育公司”(Vietnam-Singapore Education Co.Ltd),專門協助胡志明市、平陽省、龍安省等市省教育局,發展新加坡式的技術教育,儼然已成為新加坡技術教育駐扎在越南的代表。
賈公發說,新越技術中心就像從前日本、法國和德國援助新加坡設立的日新技術學院、法新技術學院、德新技術學院那樣,專做技術轉移工作,把新加坡的技術教育轉移到越南。這是新越兩國政府合作的項目,由新加坡外交部資助,新加坡工藝教育學院提供人力資源,他成為第一個到越南去拓荒工藝教育的新加坡人,一切從零開始。 他說:“在七年半間,我帶了七名新加坡的部門主任過去,到我們把新越技術中心交還越南政府時,中心已很有規模。目前它已從‘中心'提升到‘學院'資格;兩個校園共有2000名學生。無論是中心或學院的階段,其實都招收高中生,但‘中心'時期為了盡快培訓熟練員工,只開6個月的短期課程,專注于技術培訓,以便盡快為前來投資的外國商家提供所需人員。” 從“中心”提升到“學院”,新越技術中心必須滿足各種高度條件。諸如教師須具備碩士資格,設備儀器要先進,課程要符合社會需求,還要有人文科目,全面培養人才,而非僅僅提供技術教育。 賈公發說,“越南每個政府部門都可以開培養自己所需人才的技術學院。勞工部、財政部、教育部、建筑部、資訊部都開有自己的技術學院。新越技術中心屬于勞工部,這次新加坡理工學院前來提升胡志明市的四所工藝學院,都屬于教育部。家長一般喜歡把孩子送到教育部屬下的學院接受教育,他們認為那種學院比較能為子女提供全面教育。” 越南加緊人才培訓 2006年,越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很多世界大企業涌到越南投資,需要很多技術人員。這讓當地中小型企業倍感威脅。為了協調外資企業和在地企業間的人才大戰,越南政府加緊了人才培訓工作。 賈公發說:“新越技術中心在我們辦的那七年半里,已經成了知名學府。新加坡總統、總理、部長等到平陽新越工業區,一定到中心來參觀。中心辦得好,在越南已有了口碑。所以,當我們撤離越南,胡志明市教育局局長就到處問‘你們的賈先生去了哪里?’最終到新加坡來把我請回去。” 賈公發有三個孩子,對于被“請回”而需要長久離開新加坡,做這決定并不容易。但是,越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很多發展機會,令他躍躍欲試。他說:“在平陽省工作的經驗,為我重回越南做了很多的鋪墊,最終我接受這個把新加坡工藝教育品牌帶到越南扎根的任務,協助越南人提升工藝教育。我現在每個月在越南三星期,在新加坡一個星期。” 越南副總理阮善仁博士也是教育與培訓部長,他常告訴賈公發,去了許多國家,參觀了許多學校,覺得新加坡的教育系統最好。加上越新文化背景相似,新加坡又用英語教學等等,都是優勢。 最近,新加坡理工學院接受胡志明市教育局的邀請,以三年時間提升胡志明市四所工藝學院的水平,日后還將擴大到全市30所工藝學院去,賈公發很自然成為新越兩國這項教育計劃的橋梁,積極協助越南教師掌握更高水平的新加坡式理工教育。 他說,越南人很聰明,只是沒有新加坡人幸運,發展機會不多。學校里的課程,不能和市場緊密結合,畢業后無法學以致用。所以,這次和新加坡理工學院的合作很重要,這是從建立學院校務管理系統開始,來徹底建設能與市場要求緊密配合的課程。 “但是,新加坡很多教育理念只能用在新加坡,離開新加坡,必須做出大幅度修改,才能適應不同社會體制的需求。例如,新加坡政府強調‘用人唯才',這在越南就不大能用。越南人講究保護自己人,自己省市的人即便才華素質不及其他省市也要用,也要給他們機會。 這是因為在越南的文化里,他們認為“頭腦”可以教,“心”難教。自己的人即使不夠優秀,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會感激,會十倍奉還。而其他省市的人,即便比較優秀,有了一技之長,就會離開。 首次到外國傳揚工藝教育 新工院院長:一定會做好 越南的經濟近年發展迅速,當地政府如饑似渴要大力發展工藝教育的熱忱,使新加坡理工學院感到去胡志明市協助提升四所工藝學院的三年合作計劃任重道遠,非常有意義。 新工院院長陳漢章說:“他們最終希望提升全國工藝教育水平,這個目標很大。我們從小范圍做起,從四所工藝學院開始。日后,它們都要成為越南全國工藝學院的楷模,我們非常珍惜和重視這個機會。這是我們首次接到去外國傳揚“新加坡式”工藝教育的任命,我們一定會把它做好。" 分三階段傳授工藝教育 今年初,陳漢章去胡志明市參觀了幾所工藝學院,看過它們的設備,也和市政府教育局領導人、院長及負責教師談過話,明白了他們的狀況。后來,他再派了兩名主任去了解細節,回來后就開始設計三個階段的“新加坡式工藝教育轉移計劃”。 他說,我們先協助他們建設“學術素質管理系統”。這是個管理全學院科目素質的系統,我們也為他們設計機械電子和資訊及傳媒設計兩項市場非常需要的課程內容、教學法、測試。 三年合作計劃會先從為期四星期的師資培訓開始,四學院60名管理人員和部門主任,第一個星期在胡志明市的福南工藝學院上課。課程請了新加坡工藝教育駐越南代表賈公發主講。之后的三星期,有關學員將到新加坡的新工院上課,實地了解這里的運作框架、課程編寫和教學情況。而明年開始的管理運作和新課程實踐時期是最關鍵時刻,兩地管理人和教師會經常往來。 新越工藝教育早在10年前已經開始。當時是新加坡工藝教育學院去越南平陽省開設新越技術訓練中心,這次兩國再度合作,可說是讓新加坡參與越南的工藝教育再上一層樓。 陳漢章說:“越南人才素質很高,國際奧林匹克數學、化學、物理比賽,很多得獎人都是越南學生,他們到新加坡求學的人不少。在淡馬錫基金的資助下,我們預期這項合作計劃,能為越南培育更多人才。” 新工院到越南傳授工藝教育 淡馬錫基金會贊助160萬元 以160萬元協助新加坡理工學院到胡志明市提升工藝教育的組織,是在去年5月成立的淡馬錫基金會(Temasek Foundation)。它致力于“創建有共同未來的亞洲”,以改善亞洲人的生活為使命。 淡馬錫基金會總裁鐘添明說,基金會是非盈利慈善機構,隸屬于淡馬錫控股去年5月撥款5億元成立的“淡馬錫信托局”(Temasek Trust),每年約有2000萬元活動經費。 為四領域提供服務 淡馬錫基金會以四個領域為服務范疇:一是通過教育、健康護理、研究,培訓亞洲人。去年基金會在這方面進行了6個項目,耗資1120萬元為中國、越南、菲律賓、印尼進行教師和護士培訓。 二是為不同種族、語言、宗教和文化的人建立跨越鴻溝的橋梁。基金會去年耗資250萬元贊助本地三所大學進行與亞洲青年領袖的交流計劃。 第三是推進更好的治理和監管功能,基金會深信監管框架無論是在企業,還是社會領域,都在幫助國家與社會發展及繁榮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基金會去年耗資230萬元,推動了四個項目。 第四是支持受自然災害緊急求援與復建援助。 鐘添明說:“我們重視制度和系統的建立和改進,重視領導人和教師的影響力。我們的做法是協助他們先接受嶄新管理理念,再去指導同事和學生,發揮乘數效應作用。” 該基金會曾提供210萬元,為越南培訓480名高級教育官和學校領導。 |
潘星華 《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