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鞋企欲抱團闖東盟
“相比出口歐盟地區被征收高額的反傾銷稅,開拓零關稅下的東盟市場就更有必要。”王正坤說,東盟地區在經歷金融危機沖擊后,當地居民購買力整體下降,只要出口皮鞋確保價廉物美,就容易受到市場青睞。
在南寧當地頗具盛名的鞋包服裝交易市場———和平商場,同樣有大量來自廣東、福建等地的鞋企,醞釀著把生意做到東盟去。
“與其守著國內市場,不如趁零關稅的利好,到東盟去找商機。”東莞的民營鞋企大河公司副總經理趙和利說,在零關稅下,出口一雙皮鞋到東盟,至少比出口到其它國家的鞋類產品低10%的關稅成本。“這里面的商機還用多說嗎?”
眼下,不僅是我國鞋企謀劃轉攻東盟市場,來自越南的部分“先知先覺”的鞋企,已經開始邁出國門。在和平商場記者就看到,數家來自越南的鞋企代理商,打著中文招牌叫賣越南生產的拖鞋。
“零關稅后,誰都想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越早布局、越早銷售,就越早能被市場接受。”和平商場服務部副主任文翌認為,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后,鞋類產品會在雙邊貿易中,成為首批嘗到“甜頭”的產品。
誘人商機就在眼前,重慶企業動起來了嗎?
答案還算不錯。
記者從重慶皮革協會了解到,在重慶皮鞋近年來出口逆勢增長翻番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的雙重利好刺激下,重慶皮鞋企業已經謀劃抱團“闖東盟”。
作為到東盟淘金的重慶皮鞋企業先行者,近兩年向東盟出口了總價30萬元皮鞋的“愛得龍”皮鞋廠廠長劉文波透露,現在的東盟市場對中國皮鞋品牌知曉度依然有限。
他建議,有意進入東盟市場的重慶鞋企,最好先以當地消費者樂于接受的價格,快速打入市場,把重慶造皮鞋的名氣炒熱,然后再追加產品系列,增加高端產品,逐步占領市場。 記者 夏元 華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