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看越南的五大誤區
產生這種誤區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因為反映越南題材的熒屏作品的誤導。當令人窒息的摩托車大軍從眼前掠過,當穿著拖鞋的人們在大街上游逛,當人們的穿著依然還是那么單調與統一,當越南女人渴望嫁給中國男人的傳說不時出現在茶余飯后的談資中時,這種越南人很窮的結論便輕易地在遠隔萬里之外做出了。
不過只要近幾年曾踏上過越南的土地,你就會讓自己的印象有180度的轉變。誠然越南的農村依然很窮,不過相比革新開放前也已是天上地下之別。而河內、胡志明等大城市的變化,早已經離這種誤區萬里之外。以最常見的交通工具摩托車為例,河內、胡志明的普通城市居民家中一般都會有兩到三輛摩托車,其中,最便宜的大約在1100美元/輛,一般價位都會在3000美元左右,而現在的年輕人的座駕一般都在4000~5000美元,并且更換頻率最多不超過兩年。再以房價為例,越南城市房價目前開盤價平均不會低于1000美元/平米,商業用房的價格則更貴,在胡志明市第一郡,門面的買賣價格已經超過了10000美元/平米,就是租賃價格最低也不低于6600美元/平米,與國內北京、上海的房價不相上下,甚至還要更高。據越南官方的統計數字,目前越南普通工人的工資水平也已經達到了500~600人民幣/月,這里的普通工人一般都是加工業的工人,企事業單位的工資一般都會在1100~1500人民幣/月,外企職員的工資已經達到了3000人民幣/月左右,有的甚至達到了4000~5000人民幣/月。
誤區二:越南市場的銷售對象都是已經淘汰過時的產品
在越南的超市賣場、百姓家中,如果你沒有親自去看過,你很難想象他們的購買力會如此的強,這也是很多在越南的中國企業感到驚訝之處。因為我們的認識當中,越南本應該是淘汰落后產品再轉銷的地方,就像當初很多西方跨國公司在進入中國初始所帶有的認識誤區一樣。越南的消費更新換代速度令人感到驚訝,在國內剛剛興起的時髦產品,比如LCD、高端冰箱、最新款筆記本電腦等,在越南同樣大行其道。如果國內的企業認為越南是自己淘汰落后產品的接收地,那可就大錯特錯,必將輸得很慘。在河內、胡志明市大街小巷跑進跑出的出租車,幾乎清一色的都是豐田系列,而且價格很少有低于20余萬的。出租車中還不乏7座、15座的奔馳系列。如此想象與現實的巨大反差,令我們這些自認為來自“富國”的中國人也不得不感嘆越南發展之迅速。
誤區三:越南的社會秩序很亂
也許是因為那場戰爭陰影的緣故,也許是看了太多港臺黑道題材電影的緣故,很多中國人都將越南與軍人、警察、殺手等形象聯系起來,就像《英雄本色3》中令人恐怖的遭遇。所以,很多中國人一提起去越南,頗有些難以名狀的不安全感。
當你置身于越南時,會發現自己的憂慮都是多余的。在這個已經革新開放20余年的國家,老百姓依然保持了淳樸的民風。以最普通的問路為例,在國內恐怕不少人已經遭遇過問路的郁悶與尷尬,但在越南,要問個地方,騎在摩托車上就可以向身邊素不相識的車友打聽,對方不僅會細致地告訴你具體該怎么走,遇到比較難找的地方,他還會主動在前帶路。而越南的晚上更是能讓你感受到這個開放的國家依然保持了難得的淳樸,許多家庭的摩托車就簡單地停放在門外,車上也只是隨便落個細細的鏈鎖,這要在國內恐怕你就是放智能電子鎖都沒有信心放在門外。
誤區四:越南工人的素質很差
相比于國內的熟練工人,越南工人在技術水平與勞動技能熟練程度上的確是有差距。但是,如果據此就認為越南工人的素質很差,那要么是你還不了解越南,要么是自己的固有思維在作祟。相比國內勞動密集型工人以農民工為主,越南勞動密集型的工人素質顯然要更高一些,這與越南教育的普及大有關系。據越南統計數據,目前越南的總人口大約在8800萬,其中青壯年占到人口總數的60%多,而且平均年齡24.5歲,大部分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較高成為了越南勞動工人的一大優勢,這使得他們具有很強的學習與適應能力,并能夠在技能水平上有快速的提高。
許多國內人士認為越南工人的勞動效率遠低于國內工人,其實不然。眾所周知,由于各種原因,國內工人加班加點的事情司空見慣,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工人每天工作12個小時往往很平常,而以此計算出的勞動效率自然要比八小時工作制下的高得多。但在越南,由于人們生活習慣、工作態度、以及長久受西方思維的影響,很少會有人習慣于加班,即便是企業付出很高的加班補助,在周末也很少有越南人愿意加班。所以,如果以八個小時為勞動效率的計算基數,中國與越南工人的勞動效率相比,恐怕就沒有優勢可言了,而且甚至還不如越南工人,因此正如中國建設集團越南總經理余索所言:所謂中國工人勞動效率高,那是用勞動時間與勞動強度逼出來的。
誤區五:中國貨在越南人心目中物美價廉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很在意歐美等西方國家對中國的評價,因為畢竟和他們有差距,而對于越南這些小弟級別的國家,總是頗有優越感,想象中中國在他們眼中的形象就如同美國在中國人的眼中一樣的地位。然而,中國人如今真到了要反思自己的時候了,不僅是要反思中國在西方世界的形象,更要回頭看看越南這些國家對我們的評價。
如果說倒退十幾年左右,中國制造在越南市場也的確是被視為進口的名牌產品,那個時候誰家中如果能夠擁有一臺中國的電視或者自行車,那都是左鄰右舍羨慕的目標?蓵r過境遷,如今的中國制造卻已經淪落到了地攤貨的境地,成為了“質次價廉”的代名詞。所有到越南開拓市場的中國企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說服客戶:中國造的產品質量并不差。越南老百姓在選購商品時第一考慮就是歐美產品、日韓產品,因為在他們印象中這些國家制造的東西才是名牌。如何重塑中國制造的形象已經不是僅僅在西方世界,而是在全球,包括我們曾視為小弟級的越南。 《當代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