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成本低廉 中國企業涌去越南掙錢
于是,李先生開始尋找更加容易賺錢的地方。他選擇了在越南北部投資建廠。這里的工人工資比中國低1/3,車間安全和環境標準也沒那么嚴格。
李先生坐在面對碧綠草坪的辦公室內對我說:“中國國內市場的競爭太激烈了,所以我到越南來投資。在這個地區,工人們找工作很困難,他們樂于做任何工作,也能吃苦。”
就像美國將工作機會轉移到拉美,西歐將工作機會轉移到東歐一樣,中國的現代資本正逐漸將注意力投向東南亞。他們在尋找新的市場,并將工作機會轉移到那些工人工資更低、能承受更艱苦的工作條件的地方。在一個以追求低成本和高收益的全球經濟中,就像那些跨國公司將生產轉移到低成本的中國,東南亞逐漸成為中國自己意義上的“中國”。
在越南,中國企業家發現,這個國家的情況與中國十分相似。兩國都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自1988年以來,越南已吸引了500多億美元的外國投資,其中一半來自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等地。目前,中國在越南的投資仍處于初級階段。許多中國大陸的投資都是通過香港的商業伙伴來實現的。自1988年以來,這一部分投資約為37億美元。中國對越南的投資近些年來增長很快,中國已成為越南最大的貿易伙伴。
越南外國投資局副局長阮英俊說:“我們認為,中國未來的發展將更快,中國商人將有更大興趣到國外投資。中國企業來越南投資的潛力很大。”TCL越南分公司的總經理鄧偉文(音)說:“就像美國和墨西哥的關系,中國和越南具有互補性。”
許多中國在越企業主要從事自然資源等產業,中國制造商也在向越南擴張,部分原因是想在自由貿易協定簽訂前搶占東南亞市場份額,紡織和服裝企業向越南轉移以躲避歐盟和美國的配額制度。今年,浙江省和溫州市政府聯合組織了約50批自費考察團到越南和東南亞其他地方進行考察。許多中國投資者認為,越南成本低廉,是建廠的理想之地。
對李少興來說,越南為他提供了逃離中國市場激烈競爭的避風港。他`1992年在河南開了家塑料袋廠。剛開始時,那里勞動力工資很低。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工廠越來越多,工資越來越高。銀行貸款又催生了一批有競爭力的廠子,產品價格不斷下滑,利潤不斷減少。
2002年11月,李先生到河內去度假。當他乘坐人力車徜徉在街道上,看著不斷掠過的法國殖民地時期的建筑及那些賣面條的小販時,他仿佛又回到10年前的中國。中國市場競爭激烈,而這里卻充滿機遇,“我當時就有這種感覺,我要從中國出來,到這里投資”。
2003年1月,他鎖定了離河內1小時車程的新工業園。工業園就在連接中國和越南的友誼高速路旁,這使李少興很容易把中國的技術工人帶過來建設和管理新廠。他和當地政府簽訂了50年的土地租用協議。當地政府很高興,因為他承諾提供500個工作崗位。當地的最低工資僅為每月30美元。
這些天,他正穿梭于越南各地尋找客戶。這是一個全新的國家,但與中國有許多相似之處。他現在和另一位中方經理住在工廠的宿舍里。他不會說越南話,閑暇時和中國同鄉打打牌,或看看中國電視劇。但大部分時間,他都在工作。他說:“我來這里不是為享樂,而是要掙錢。” 2005.12.15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