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臺商投資經驗
三陽工業亞太事業組協理劉武雄以其在越南十五年的經驗,為學員們介紹越南投資概況。在臺商紛紛西進大陸的趨勢中,三陽工業確自90年代初,以開拓者之姿赴越南投資,而到底越南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又有哪些優勢,劉協理都有詳盡的說明
越南國家概況
越南為共產國家,政治體系和中國大陸相近,行政區域分為61個省市,最高行政首長為總理,但黨仍然擁有很大力量。越南相對的地理位置相當優越,是印度支那的門戶,人口是臺灣四倍約八千萬人,土地面積是臺灣九倍,三陽工業董事長黃世惠曾說:做生意要看人口的規模,認為在臺灣的發展已經到達了瓶頸,所以投資越南。由於過去50年戰禍不斷,因此人口比例是女多於男,而且地處中國邊境的越南,不僅華人眾多,其文化也深受影響,所以對於臺商的投資也相當有利。越南主要經濟區集中在南方:胡志明市、同奈、平陽、平福、巴地頭頓、西寧,是越南最大的經濟工業帶,也是臺商聚集地。
國際社會接軌
越南於1987年實施改革開放政策,1994年美國禁運解除,1995年與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隨這越南逐步加入區域及國際性政治經濟組織後,過去因為美國禁運及國際社會孤立的情形已經不再,越南已經走上國際舞臺,臺商過去的優勢受到影響。越南和國際社會接軌先後加入Asean會員、AFTA觀察員、ASEM員歐亞高峰會議、APEC會員、美越貿易協定,到今年申請加入WTO,目前正在進行雙邊談判,預計今年底可獲準加入。加入這些國際組織受惠最大的是美越貿易協定,美國給予越南貿易最惠國待遇,越南輸往美品稅率由40%降至3%。
越南經濟重要指標
經前幾年實現十年計畫,越南已走出社會經濟危機。十年後國內生產毛額(GDP)已增加兩倍(2.07倍)。儲蓄率至2000年已達GDP 27%。經濟結構有積極的轉變,農業從占GDP比重38%已降低24.3%、工業與建設從22.7%增至36.6%、服務業從38.6%增至39.1%。越南經濟結構轉型,已經由以農、工的經濟體,轉為以工、商為主的經濟體,因此劉協理說:投資人須把握這個轉型帶來的商機。未來越南的規劃:2005年GDP將較1995年增加一倍,2010年GDP較2000年增加最少一倍,其中2001~2010年間農林漁業平均成長率為4~4.5%,2001~2005年間為4%;工業及營建業在2001~2010年間平均成長10~15%,其中頭五年成長率為10.4%;服務業2001~ 2010年間平均成長率為7~ 8%,頭五年6.8%。
越南外貿基本概況
越南主要輸出品,以石油、各類成衣及紡織品、水產品、鞋類、電子產品及零件,其中胡椒是世界第一大輸出國,主要輸出國家包括日本、美國、中國大陸、澳大利亞、新加坡、臺灣。主要進口產品,以機器設備及零件、油品、紡品及皮革原料、鋼鐵、布料、電子產品、電腦及零件、塑膠及汽機車及其零件等為主。主要進口國家日本、中國大陸、南韓、新加坡、臺灣。2003年越南與臺灣的進出口量:越南進口-USD26.64億、越南出口:USD7.43億。主要進口產品:機器設備、布及紡織原料、塑膠及化學原物料;主要出口產品:咖啡、海產、煤炭、木制品、成衣等等,臺灣每年自越南賺進20多億美金。劉協理也在此強調,對於越南的貿易順差,臺灣也應該作出回饋,以維持雙邊的良好關系。
越南社會經濟改革方向
一、改進稅收制度以期增加稅源,鼓勵私人企業成長;統一企業所得稅稅率;從2004年1月起統一國內外資企業之營業所得稅統一稅率為28%。之前FDI為25%(尚未包括5% VAT)、國內企業為32%。刪除利潤匯出稅;降低VAT并分為兩類5%及10%。
二、改革國營企業—目標:減少國營企業數量:2002年:12000家減至5000家,至2005年:3000家.改革方式:柔性減少,進行重組、股份化、讓與、出售等。
三、非國營企業:一九九九年越南政府頒行企業法之後,已有八萬家私人企業申請成立。
四、鼓勵外人投資—外資企業視為全國經濟整體一部份。鼓勵外資企業長期發展,與國內企業公平對待。
五、繼續參與全球整體經濟—履行亞洲自由貿易區AFTA承諾,在APEC架構下,執行自由貿易與投資進程。推動與WTO會員國進行雙邊諮商。逐步開放國內服務業市場以融入國際整體經濟圈。
外資投資概況
外資投資越南概況,一年投資金額達441.65億美金,總投資件數為4,860件,外資投資是南重北輕,許多都是投資工業,而外國投資企業稅率為25%,而國內企業的稅率是32%,近期政府有意修法調節至28%。而臺灣投資越南的城市以同奈最大,包括鞋廠及機車廠,其中寶成及三陽工業都在此設廠,胡志明市及平陽分居二、三名,臺商投資仍是工業居多,占三分之一,農業目前也有11%,包括養殖業、茶葉、水果及改良農業技術。未來越南經濟規劃,國庫收入成長21%~22%,通膨要控制在6.5%,目前國營事業要民營化,找對標的是很好的投資案。臺灣和越南目前互設辦事處,設在臺北松江路,臺北駐越南經濟文化代表處在河內及胡志明市,目前臺越簽訂條約有農業協定、勞動協定、投資保障協定、避免重復課稅協定。其中避免重復課稅協定讓三陽都不用重復課稅,臺商目前在越南有味丹、寶成、統一、VMEP(三陽工業)等。
慶豐集團三陽工業投資經驗
1989年黃董事長隨政府考察團到越南訪問,發覺越南國家投資環境良善、市場發展的潛力很大,因此決心到越南投資。而主要理由如下:
市場擴張
龐大的人口及消費潛力,可以分散目前集中臺灣市場的風險
對於汽機車產品的需求,符合三陽的強項。
透過AFTA可以作為前進東協市場的基地
投資環境優良
優惠獎勵政策
生產要素便宜
政治安定、經濟急速起飛
地理及文化距離近
飛行航程僅需3小時、船運航程也在5天之內
風俗文接近、認同華人文化,沒有排華事件
管理的復雜度考慮
行為模式及價值觀念接近,管理復雜度小。
生活環境類似,選派外派人員單純。
慶豐集團在越南投資事業三大主體:
一、由三陽工業100%轉投資的VMEP於1992成立,工廠位於同奈及河西省,河內及胡志明市設有分公司。主要業務:生產及銷售摩托車、零件及相關產品,年營業額約USD 2.5億,年銷售27萬臺 (2004),越南第二大機車廠。
二、由慶豐環宇、海防市政府及越南水泥總公司聯營的CHC於1992成立,工廠位於海防市,河內及胡志明市設有分公司。主要業務:生產及銷售水泥產品,目前為外資品牌第一名。年營業額約USD 0.94億,年銷售219萬噸(2004) ,目前為外資品牌第一名。
三、屬臺灣慶豐銀行於越南分行的CFB於1993成立—分行設於河內市,胡志明市設有支行。主要業務:吸收越盾及外幣存款、進出口業務、放款、匯入匯款、匯出匯款、諮詢,放款總額USD1.57億。
其他事業包含汽機車零件、液化石油氣、農畜事業等。
成功經驗的分享
慶豐三陽工業在越南15年的投資以長期投資、長期耕耘、長期經營的角度經營。并加強經營團隊的彈性、默契及速度,到第一線解決問題。要求長期派駐營業人員,能講流利越文。除此,遵守當地法令,建立良好的政商關系,更是赴外投資的最基本的原則。在營運方面,三陽工業利用臺灣舊設備轉移及零件價格調整,降低經營成本且致力於零件及人才現地化以降低成本。成功整合衛星體系,凝聚供應鏈向心力。利用中國制造資源優勢,建立第二品牌,開拓新市場。
失敗經驗的分享
當然,任何事情都是一體兩面,三陽工業對越南的投資亦不能跳出的個定理,所以也遭受許多挫折及困難。初期對於越南市場缺乏了解,以臺灣的產品拿到越南,低估越南消費者。臺灣母公司國際化經驗少,不了解前線需求,經營支援系統無法整合。財務方面的困境,如分期付款銷售的導入過早,造成呆帳嚴重、初期固定成本投資過大,折舊成本負擔大。營運方面,初期派駐人員過多,意見龐雜,人事成本也高且母公司高階主管國內心態濃厚,對於海外子公司關心度低。
未來的長期規劃
對於三陽工業的未來,劉協理也提出了幾個方向:一、以SYM品牌為中心繼續深耕越南市場。二、以越南作為三陽在東協汽機車產品市場的制造中心。三、利用AFAT的未來關稅優勢,以越南作為進軍東協市場的基地。四、利用越南的生產要素競爭力,擴張外銷市場。五、尋找機會,拓大產品線以服務越南消費者。六、配合越南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投入及投資銷售通路及售後等服務產業。
結語
今天劉武雄協理向學員們分享越南經驗,不僅打破越南共產主義下窮困潦倒的迷思及使學員們對於越南有初步的了解,更讓我們意識到企業海外布局,中國大陸并非唯一或最佳的選擇,寰宇全球,劉協理提出幾點赴外投資的經驗:一、事前收集及分析投資資訊。二、親自考察及了解投資環境最重要。三、尊重法令規定,避免違規。四、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可以利用越南良好的投資環境,適度分散過度集中於中國的投資,以降低風險。五、投資規模可以由小而大,循序漸進,并且做好撤資準備。六、內銷市場經營有一定的困難點,必須詳細規劃,并做長期經營之準備。七、外銷出口非常鼓勵,各項生產要素成本低,是初期最佳選擇的投資策略。八、老板的親自參與經營很重要,尤其中小企業。九、派駐當地干部最好能盡量學習當地語文。十、資金的安排及掌握很重要。十一、了解員工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