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全國展覽業協會刻不容緩 國際展覽巨頭搶灘中國 國內展覽行業建設薄弱
全國政協十一屆委員、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萬季飛呼吁,在國際展覽巨頭紛紛進軍中國的情況下,應盡快成立全國展覽業協會,促進中國展覽業健康發展。 前來參加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的萬季飛委員帶來了《關于成立全國展覽業協會,促進我國展覽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提案》。他在提案中指出,展覽業是服務業重要部門,被譽為“第三產業的火車頭”,對社會經濟發展有巨大的拉動作用。然而,目前國際展覽巨頭紛紛進軍中國,通過成立全國展覽業協會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已刻不容緩。 自2004年我國允許外資展覽公司在中國境內獨立辦展后,德、英、荷、意、日等展覽巨頭爭先恐后進軍中國。目前外資進入的深度和廣度在進一步擴大:海外展覽公司已開始以全資子公司形式進入中國市場,同時國際展覽巨頭在中國的業務已從實體展會領域延續到網絡貿易平臺。 萬季飛向記者表示,盡管中國會展業在近20多年間獲得了迅猛發展,但其中也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會展業地區發展不平衡;展覽數量多、規模小、品牌少、效益不高;市場秩序混亂,重復辦展、無序競爭情況嚴重;展會自身建設相當薄弱,高水平展覽專業人才匱乏。而市場化程度不高,缺乏全國性行業協會統一協調、管理和服務,沒有統一的行規行紀、行業標準和評估、監管體制等,使上述一系列問題無從有效緩解,行業整體服務水平難以提高,騙展、侵權、欺行霸市等行為也屢屢發生。 萬季飛指出,雖然有關部門已開始著手會展業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的制定,但全國性行業協會的建立問題雖呼吁多年,卻一直未能解決,已成為影響我國展覽業發展的主要原因。目前,在許多市場經濟較成熟的國家,政府管理展覽行業的職能已經和展覽行業協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相輔相成。這些行業組織既是展覽企業代言人,又是執行政府政策的可靠助手。成立全國展覽業協會,符合這一趨勢和要求。 黨的十七大明確了要“規范發展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剛剛召開的十七屆二中全會提出的“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 也要求政府職能轉移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把那些政府不該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技術性、服務性、輔助性的工作交給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中介機構。 為此,萬季飛呼吁:成立全國展覽業協會,把適宜于行業協會行使的職能委托或轉移給行業協會,正符合了轉變政府職能,加快行政體制改革的要求。他認為,立足民間,以服務企業為本和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是成立全國展覽業協會的兩個關鍵點。 當前,我國有不少行業協會先天不足,作用發揮得并不明顯。一些由政府部門衍生出來的協會,為企業服務意識不夠,容易變成“二政府”;而另一些由企業自愿發起成立的協會,雖然運作比較規范,但也存在會員數量少,行業代表性不強,難以承接行業管理職能等問題。 為使全國展覽業協會真正發揮其規范市場、引導會展業健康有序發展的作用,萬季飛指出,協會應該由企業或民間組織發起設立,從職能、機構、工作人員、財務等方面與政府部門及其下屬企事業單位分開,這也是中央“政會分離”的要求;同時,需由展覽業的骨干企業或機構為主設立,并得到政府支持。日本和德國也采取的是政府推動大型企業發起成立行業協會,中小企業廣泛參與的模式。實踐證明,這種模式能夠反映本行業內大多數企業的利益和訴求,同時也可以進行有效的協調管理,促進本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萬季飛稱,中國貿促會有能力也非常愿意牽頭成立全國展覽業協會,這也是建立一流貿促機構的要求。中國貿促會作為民間組織,在會展行業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較大的影響力,從1994年以來一直在積極推進全國展覽業協會的成立。貿促會應當成為會展協會的發起單位和會員單位,充分發揮展覽行業領頭羊的作用,為促進中國展覽業更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 |
本報記者 裴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