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出口成為中國外貿新的增長點
編輯: 發表時間:2008/3/7 瀏覽次數:3886
中新網8月29電經濟日報援引新華社消息,專家指出,中國政府培育和建設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基地及基地企業的舉動,標志著汽車出口將在政府扶持下成為中國外貿新的增長點,中國正在加快向“汽車制造強國”邁進。
中國政府17日正式授予長春、上海、天津、武漢、重慶、廈門、蕪湖和臺州8個城市首批“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稱號,以及一汽集團、奇瑞公司等160家中國汽車企業“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業”稱號,進一步彰顯中國汽車進軍世界市場的雄心。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汽車進出口負責人郝偉表示,中國的汽車產品出口在世界汽車貿易中的比重微乎其微,這與中國全球第三大汽車消費國和第四大汽車生產國的地位非常不相稱。
數據顯示,2005年,世界汽車產品出口超過9500億美元,占世界貨物貿易量的10%。而中國汽車產品出口僅占世界汽車貿易的1.1%,整車出口量占全國年產量的比例不足3%,這與世界主要汽車生產大國如日本、德國以及韓國汽車產量的40%以上用于出口相比,差距很大。
汽車產品大規模出口是成為世界汽車生產大國的重要標志之一。郝偉說,從目前形勢來看,國產汽車進入國際市場已是大勢所趨,中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也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從總體上看低端市場、低檔車、低價格、低利潤、低質量的格局還未根本改變。
商務部分析資料顯示,中國出口的汽車以中低檔車為主,主要面向中東、拉美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大部分出口企業沒有明確的出口戰略,海外銷售服務體系不完善,導致國產汽車出口批量小,遠未形成規模,在售后服務網絡建設方面大都依賴當地經銷商。此外,國內經營汽車出口的企業超過1000家,已經出現了惡性價格競爭的苗頭,且由于品質不過硬,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也時有發生。
對此,商務部部長薄熙來17日在國家汽車出口基地授牌儀式上說,商務部將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盡快制定和出臺促進汽車及零部件出口的政策,從源頭上規范汽車產品出口市場秩序,在交通運輸、金融、出口信貸等方面給予支持,并鼓勵自主品牌成為出口主力軍。
“進一步擴大中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特別是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汽車整車出口,將是提高中國汽車工業總體水平和國際競爭能力,實現汽車工業從大國走向強國的必由之路。”薄熙來說。
近年來,隨著奇瑞、長安、吉利、宇通等一批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中國汽車工業在技術研發領域進入了自主創新和聯合開發的新階段。2005年,中國汽車工業自主開發產品已經占到全部新產品的56.6%,聯合開發的產品占28.3%。汽車開始大量進入家庭,去年全國汽車銷售達到576萬輛,平均每千人汽車擁有量為24輛。
根據中國確定的汽車及零部件出口發展目標,到“十一五”末期,中國的汽車及零部件出口規模將力爭達到700億美元左右,并再用10年時間使中國汽車整車出口占國內產量的20%以上,出口額占世界汽車貿易額的10%左右,使中國成為世界汽車及零部件的重要供應基地。
專家表示,未來,隨著一批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擁有核心技術的中國汽車企業集團逐步走出國門,在世界舞臺上重新尋找定位,中國汽車產業將逐漸壯大,中國邁向“汽車出口大國”的道路將不再遙遠。(韓潔、張旭東) (本文來源:中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