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協會的中國之路 反思藥學會前高層涉腐
中國藥學會已走百年歷程,這一為中國醫藥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社團組織近期引起媒體高度關注,學會副秘書長劉永久涉賄被提起公訴,此前,該學會理事長鄭筱萸(原國家藥監局局長)和秘書長曹文莊(原藥品注冊司司長)已被審判機關宣判。這一系列事件的發生,使得這一原本備受關注的藥監系統腐敗案件,更具有了另外一層社會意義,學界認為,改變社團的政府性色彩仍具很強的現實意義。反思中國藥學會前高層涉腐
■ 本報記者 胡麗波
卷入中國藥學會原理事長鄭筱萸一案并被查一年后,中國藥學會副秘書長劉永久因涉嫌受賄十余萬元,近日被北京市西城區檢察院公訴至西城區法院。
據悉,同案牽連的原中國藥學會咨詢服務部主任劉玉輝,也正由西城區檢察院審查起訴。在西城區法院的一份起訴材料中表明:劉永久擔任中國藥學會副秘書長期間,收受兩筆賄賂款共計十余萬元,其款項分別來自一家醫藥公司和一家醫療廣告公司。
檢方認為,劉永久身為國家干部,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其行為已構成受賄罪,且受賄數額較大,故提請法院予以依法懲處。
《公益時報》記者調查發現,北京市西城區檢察院是國家藥監局窩案的主要偵查機關,在鄭筱萸涉案之前,分別查處了其在國家藥監局的“左膀右臂”——原醫療器械司司長郝和平和原藥品注冊司司長曹文莊。
此前,該院反貪局局長張京文接受《檢察日報》采訪時稱,2005年11月,原中國藥學會咨詢服務部主任劉玉輝的被捕,成為曹文莊案的突破口,而劉永久則于2006年11月被立案調查。
這一連串反映,使得社會學界對于藥學會的身份提出質疑,這一社會團體中為什么有這么多政府官員擔任實際職務,而這些社團職務在他們的腐敗事件中似乎又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從民間組織到社會團體
在中國藥學會(以下簡稱學會)會議室里,藥學會高層與藥學界知名專家、國家領導人的大幅歷史照片整齊地掛在墻壁上,似乎在向參觀者講述著中國藥學會的社會地位。
“這些都是學會發展100年來所贏得的榮譽。”說這話時,中國藥學會梁主任一臉自豪。
2008年1月22日,在位于北京SOHO寫字樓的辦公室內,梁對《公益時報》記者坦言,自上世紀70年代,中國藥學會掛靠在國家醫藥管理局以后,學會的工作人員都是由國家醫藥管理局委派,在這個百年社團里,工作人員一直享受著特殊于一般行業協會的待遇。
對此,中國藥學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工作人員向《公益時報》表示,她本身就是從藥監局調過來的,“反正待遇和級別跟藥監局一樣”,單位決定后,當時她是毫不猶豫來藥學會的。
實際上,如同這位工作人員一樣。正是這個公務員身份給中國藥學會原副秘書長劉永久帶來了“麻煩”。
2006年11月,時任中國藥學會副秘書長的劉永久被立案調查。為了減輕自己的罪行,劉永久及其辯護律師表示,雖然最初劉是經國家藥監局推薦才到藥學會任副秘書長一職,但此后連任是通過會員選舉出來的,所以其并非國家工作人員。
但法院依據檢方調取的國家藥監局文件,證實劉永久系經藥監局研究任藥學會副秘書長一職并主持工作,其享受副司級待遇,據此判定劉永久已構成受賄罪。
針對此次受賄事件及劉的身份問題,記者試圖采訪了多位醫學會工作人員,均被以“不了解此事”為由,拒絕了采訪。
據了解,中國藥學會成立至今正好100年。早在1907年,在日本東京神田區水道橋明樂園的一座舊樓里,王煥文等一批有志于藥學研究的年輕人決意成立一個學術團體,借此來“團結藥學人士,共求學術上進步,推動祖國藥學事業的發展”。他們給這個中國最早的學術團體取名為“中華藥學會”,當時的會員只有27人,選舉王煥文為會長。就此,成為了我國最早成立的學術團體之一。
此后,經歷了辛亥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直至新中國成立,中國藥學會在戰火中洗禮,不斷發展壯大,為我國的藥學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贊揚。
1976年,國家醫藥管理總局成立。3年后,經中國科協批復,中國藥學會主管單位為國家醫藥管理局,即后來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受賄事件的傷害
近50年以來,中國藥學會這個歷經百年滄桑,為國家社會作出過重大貢獻的社會組織,曾多次受到表彰。
一位自稱了解藥學會事件內幕的學者拒絕了記者采訪,但他表示,“掛靠在政府部門的社團組織,如果社團內部出了問題,一定有政府方面的責任”,而藥學會所面臨的問題,顯然不是個案,“只是中國若干社團組織的一個縮影,雖有特殊性”。
《公益時報》記者從中國藥學會網站上獲悉,作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中國藥學會目前已擁有會員10.5萬人,下設七個工作委員會,13個專業委員會,主辦15種學術期刊。
此前,鄭筱萸2005年6月被免去國家藥監局長之后,曾改任中國藥學會理事長;鄭親手提拔的時任藥監局藥品注冊司司長曹文莊,兼任學會秘書長。兩人成為這家正部級官辦行業機構的決策者與執行人。
而此案的另一重要人物劉玉輝,作為中國藥學會咨詢服務部主任,主要依托于國家藥監局的行政資源,以學會之名在醫藥系統組織企業會議和培訓,并由此成為一張醫藥腐敗網絡的重要掮客。有人舉報,在廣州白云山醫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400萬元注冊資本中,劉玉輝出資近200萬元,這筆資金系挪用中國藥學會而來。
檢方查證,劉玉輝與鄭筱萸家庭成員關系甚好,曾與鄭的兒子鄭海榕長期活躍于廣東醫藥界,鄭筱萸的一部分賄賂發生在其擔任中國藥學會理事長時;曹文莊所受的230萬元賄賂中,亦有110萬元是通過劉玉輝之手所得。
如今,國家藥品監督系統腐敗案已漸近尾聲。其中,鄭筱萸已于2007年7月10日被執行死刑;曹文莊于8月28日被終審判處死刑、緩刑二年執行;原藥品注冊司助理巡視員盧愛英、原國家藥典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王國榮也分獲14年徒刑及無期徒刑。
《公益時報》記者從監察部獲知,自該部協助查處并通報國家藥監局窩案后,針對該局以及中國藥學會所暴露的問題已引起高層關注。一個事實是,受中國現行體制所限,行業協會的發展瓶頸恰恰是自治缺失,不僅未能發揮對政府管理不足的補充,甚至淪為“二政府”,成為滋生商業賄賂的腐敗溫床。據悉,今年成立的國家預防腐敗局已受命調研藥監腐敗窩案,同時探討行業協會的關聯腐敗根源。
“以前的事情我們不太了解,但我們會引以為戒,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藥學會辦公室梁主任在接受《公益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藥學會已經選舉了新的理事長、秘書長,這對于藥學會來說,又是“一個新的起點”。
此前,2007年9月1日,中外600名藥學界同仁歡聚北京,共慶中國藥學會成立一百周年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出席慶祝大會并致詞,他對中國藥學會的歷史貢獻作了高度評價,中國藥學會建會100年來,為推動中國藥學科學技術發展、保障人民身體健康作出了積極貢獻。來源:搜狐健康 作者:胡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