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印度可能成縫制機械出口熱點國
印度紡織服裝業的快速發展,為縫制機械企業提供了新的商機。由于近幾年來從歐美方面接到的訂單增多,印度紡織服裝廠對紡織服裝機械的需求得到有力的拉動。業內人士認為,泉州紡織服裝機械業在2007年重點拓展了東南亞市場,尤其是越南等地,2008年可將眼光瞄向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地區。
2006年印度是中國最大的縫制機械出口目的國,出口量為22萬多臺整機。其中,繡花機出口1萬多臺,同比增長63%。這種情況和印度服裝加工的特點密切相關。有關人士預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印度市場對繡花機的需求量會比較大。
根據印度服裝協會提供的最新信息,2006—2010年,印度服裝產業在縫制機械引進方面將保持年增長23%的投資幅度,以確保服裝行業實現更加快速、完備的升級。印度服裝協會還將與政府繼續交涉,希望將縫制機械的進口稅率再下調5個百分點。
印度調整政策,加大力度扶持服裝產業發展,為我國縫制機械業集體開拓印度市場帶來了巨大商機。據了解,印度目前沒有成規模的縫制機械制造行業,只有寥寥幾家做相關零件的企業,所以,印度服裝企業的裝備主要依賴進口。從10年前開始,印度紡織服裝業從德國、法國、瑞士進口機械,以改善現有生產條件、提高生產力,所進口的紡織服裝機械中主要是織布機和制衣機,主要用于大紡織服裝廠設備更新。近幾年,不少印度紡織服裝廠選擇從中國進口大量紡織服裝機械。目前,印度有1/3的服裝機械來自中國。
對此,泉州一些內業人士分析,2007年越南市場對泉州縫制設備商來說是一大亮點,而印度則有可能成為2008年的銷售亮點。為了應對中國服裝產業向越南和印度等地轉移的趨勢,去年11月15日,福建省內的縫制設備制造商和貿易商聚集在一起,成立了福建省縫制設備行業協會。此舉意味著作為全國第二大縫制設備集散地的泉州,將借助新成立的行業協會平臺,集中整合周邊市場的紡機資源,向江西、湖北、湖南和四川等內地輻射,并抓住服裝產業轉移帶動縫制設備需求的機遇,向東南亞滲透,推動整個產業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記者了解到,自去年以來,以泉州企業為代表的福建縫制設備行業出現了一股到東南亞“淘金”的熱潮,很多銷售公司將原來的外貿部更名為國際貿易部,大力招兵買馬,滿足東南亞市場的強勁需求。
在國際縫制機械產業大幅度轉移的前提下,我國從事縫制機械制造的中小民營企業蓬勃發展,飛躍、中捷、寶石、杰克、通宇等優秀民營企業成為國內縫制機械行業的領頭羊。
業內人士稱,印度客商選擇進口中國縫制機械主要是基于兩方面的考慮。首先是中國縫制機械質優價廉。印度紡織服裝業界認為,與印度本國的相比,中國縫制機械在生產能力、技術水平和規模方面都處于領先地位;與歐洲相比,中國縫制機械質量相當,但價格僅為歐洲縫制機械的1/2左右,對印度服裝企業非常有吸引力。其次是中國縫制機械的交貨時間相對較短,比印度經銷商的大約要短一半的周期。
專家分析表示,這種情況對我國縫機出口企業來說是一大利好。“在我國生產的縫制機械產品中,帶電控裝置縫紉機等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數量大幅上升,機電一體化不斷創新,而一些低附加值、低效益的產品則逐漸退市,產品結構在市場的催動下逐漸發生調整,并進一步得到優化。”專家說。
來源:東南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