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人做外貿水平堪比日本意大利 人均1萬美元
中新浙江網1月17日電 去年寧波市人均外貿額首次突破1萬美元,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565.1億美元,比全國人均外貿額(約1700美元)高出近5倍———昨天,市外經貿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寧波人均外貿額已達到或接近日本、意大利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做外貿起家的貝發集團總裁邱智銘清楚地記得,1993年4月春季,他第一次參加廣交會時,拎著一箱用簡易木箱盛放的圓珠筆,在展廳的樓梯口“練攤”。10天后,他從中東一位客戶手中,拿到了第一張外貿訂單———2萬美元的筆類產品訂單。如今,貝發集團已成為中國最大、世界第三的制筆企業。去年,貝發筆出口突破1億美元。“每年廣交會、華交會、消博會、香港文具展、德國法蘭克福文具展、美國拉斯維加斯文具展等重要展會,我們都會參展。”昨天,邱智銘笑容滿面。
與邱智銘的外貿情結一樣,寧波上萬家企業也是靠外貿起家的。20年前,國家沒開放外貿經營權,寧波企業沒有單獨簽訂外貿訂單的權力,只有中央級專業外貿總公司才有權與外商簽訂合同,寧波企業只是廣交會的看客。當1988年寧波成為計劃單列市后,寧波本地企業可獲準承攬外貿訂單,從此組團參展廣交會,外貿訂單也像“滾雪球”般涌來。
“如今,許多寧波外貿人千方百計擠進廣交會琶洲館和錦漢館等‘館外館’,或者在廣交會期間,直接到外商下榻的賓館把產品送到外商手里獲得訂單。”寧波外企服務公司總經理錢光發稱。
事實上,寧波外貿對寧波經濟的貢獻度與日俱增。據測算,去年全市經濟外向度(即外貿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預計超過120%。“按照國際通行的方法計算,每出口1億美元的產品可為國內1萬人提供就業機會。按去年我市出口382.6億美元測算,意味著提供就業崗位超過380萬個。如今每4個就業的寧波人中,有1個人直接與外貿行業相關。”市外經貿局新聞發言人丁海濱稱。
在國際原材料價格上升、人民幣匯率升值、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國際貿易壁壘等一系列背景下,去年,寧波外貿出口382.6億美元,同比增長33.0%;外貿進口182.5億美元,增長35.8%。
與此同時,寧波外貿也從以往“拼勞力”向“拼技術”轉變。去年,全市機電產品出口220.3億美元,增長41.4%;高新技術產品出口62.8億美元,增長42.0%;液晶顯示器、船舶等一批高附加值出口產品風頭正勁。
值得注意的是,寧波的塑料制品、電動工具、服裝等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勢趨緩。
鏈接:寧波利用外資“逆風飛揚”
市外經貿局昨天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資45.01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25.05億美元。其中,去年全市新批第三產業外商投資項目231個,合同利用外資10.53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4.38億美元。服務業引資已從貿易、物流、房地產行業,逐步向保險、擔保等金融領域拓展———首個外商投資保險輔助服務項目批準設立、捷克最大的金融信貸集團“借道”進入寧波信用擔保市場……
與此同時,附加值高的技術研發正成為外商投資新熱點。
作者:陳旭欽 金剛毅 吳學軍來源:寧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