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做了大量海外聯絡和宣傳招展效果還是不理想?
展覽會如何國際化?如何建設一個國際化的展覽會運營模式,如何提供一個國際化的信息供應系統?如何用國際化的思維和模式服務于展會?此文可以給業內人士一點借鑒。要有效招攬海外展商與專業觀眾,單單將宣傳材料和邀請函翻譯成英文是遠遠不夠的。就象我們針對國內潛在參展商以及專業觀眾,單單有精美的宣傳資料同樣是不足以使招攬對象最終確定參與的。我們還要做大量的跟蹤解釋工作,并保證一旦參與,我們能夠提供看得見摸得著的完美服務。那么針對海外客戶我們需要怎么做呢?
國內目標客戶的跟蹤、解釋以及服務,我們都可以較為方便而且熟練地實施,我們畢竟有多年積累的經驗和每個人都能靈活運用的中文。我們甚至可以通過電話對潛在客戶進行明了的解釋和說服工作,同時國內客戶也可以通過更多的渠道了解您的展覽情況,只要我們確實主辦一個有前途的展覽,最終獲得這些潛在客戶的認可應該只是時日問題。但是針對海外潛在參與者呢?我們可以想象自己去參加一個國外的展覽,而且主辦國是被偏見地認為服務尚未國際化的國度,你會要求主辦方提供哪些信息和服務呢?
許多展覽主辦者確實做了大量的海外營銷工作,包括前往各國使館以及目標國家的各種在華商務機構,懇請他們協助組織參與,甚至把這些機構奉為上賓,只要招來,就如何如何;同時我們也前往許多國內,甚至國外的同類展覽現場宣傳和接觸潛在的海外展商,但是所有這一切只是把我們的“產品”呈現在我們還不確定的客戶面前,離他們做購買的決定還有相當的距離,因為客戶從接觸您開始,到對展覽產生信任感,還需要更多的信息獲取以及服務的嘗試性咨詢。我們可以先假設我們的展覽是一個國內知名的、正在逐步國際化的展覽,同時我們也信心十足地許諾,一定要為海外參與者提供熱情的、積極的全方位服務。那么我們如何讓海外潛在參與者看到、聽到和感到,我們正在為他們創造這樣一個對他們來說具備進入中國市場的商務平臺呢?
根據上述原則,我們當然要從海外客戶的參與決定過程著手,建設一個有效地體現我們展覽服務宗旨的營銷及運營服務系統。
* 如何提供一個國際化的信息供應系統,讓海外客戶主動而不是被動地了解豐富的展覽信息,使他們產生參與欲望?
* 如何以雙方都認為有效且經濟的方式進行參與咨詢?
* 海外參與者具有多年的國際化展覽心理模式,強行改變這個模式勢必減弱他們對展覽的信任,那么如何為海外參與者提供個性化的暢通的咨詢服務?
* 其它更多
無論是海外的,還是國內的潛在參與者,當他們獲得某個與自己有關的初步信息時,多數會給予一定的關注,因為他們無時不在尋找著新的市場、新的發展契機,但是針對海外企業,他們與國內客戶一樣需要更多的信息,更好的咨詢以及服務,國內客戶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適應國內展覽的一切,同樣地,海外客戶也是習慣地運用自己的模式判斷我們的展覽是否適合他們參與,當他們不能或者很難得到應有的信息及適應現存的服務模式的時候,參展決定迅速夭折是必然的。
建設一個國際化的展覽運營模式并非一個技術難題,而是一個思想意識以及服務模式的轉變,不是將必要的資料翻譯成英文就是國際化了,因為翻譯的只是我們中文的思想,是將我們自己的模式用英文來告訴海外人士,而不是按照海外市場的需求建設我們自己。更糟糕的是,如果我們的英文資料不專業或者不全面,甚或使用錯誤的英文,那么這無非是告訴我們的潛在客戶:我們的展覽很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