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名牌展會勢在必行
企業應警惕展會“陷阱”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供求信息、技術信息、行業發展信息越來越受到企業的追捧。于是,北京、上海、廣州、大連、成都的會展業十分活躍,基本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東北和中西部”5個展會經濟產業帶。據悉,僅2005年,我國國內展覽項目數就為3800個,出國展覽項目數為950個,全國展覽收入總額達127億元。目前,我國經過國際展覽業協會認證的國際性展覽會認證數量僅次于德國和俄羅斯,排在世界第三位。
中國皮革協會副秘書長李玉中說: “展會是近幾年才熱起來的一種商業模式。好的展會,可有效地拉近產銷雙方的距離,提供一個有效成交和提升產品品牌的平臺。但由于展會經濟的過快發
展,必然會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有的展會組織者只關心招商工作,一旦參展商交了費,后續的服務就跟不上了,使得整個展會人氣不足、冷冷清清。這樣,不但毀了組織者自身的品牌形象,也使參展企業患上了展會‘疲勞癥’,更不利于展會經濟的長遠發展。作為參展企業,往往是直接的受害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其結果卻是徒勞而返。以我國皮革行業為例,每年大大小小的展會約有36個,而一個企業不可能全都參加,他們只能通過選擇,來參加幾個有實力、有信譽、有人氣,并已在業界形成一定影響和規模的名牌展會。因此,企業要學會如何辨別展會組織者的能力,多渠道判別其信息,防止掉進展會組織者構織的招商陷阱中。”
企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展會?
“通過一個名牌展會,企業可以接觸到全國乃至全球的經銷商資源和產業信息。隨著全球競爭一體化,目前區域性的展會對企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小。”李玉中解釋說: “能真正對企業有所幫助的,除了廣交會這樣綜合性的知名展會外,權威性的專業展會已成為各行業企業的必選。有時候,專業展會的效果比綜合性展會針對性更強、效果更明顯、專業觀眾也更多,專業展會的主要作用是信息交流、貿易洽談、尋求合作、展示品牌形象、研討共性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的成功離不開成功的展會,成功的展會有助于企業的成功。企業在遇到急需解決的問題時,可以通過參加專業展會,通過與業界人士的交流,從而獲得較好的解決方案。一個展會的好壞,要看它是否能為企業帶來了真真正正、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在中國國際皮革展上,溫州聚雅鞋業公司曾與歐盟的企業簽署了兩個大訂單,從而完成了從一個區域品牌走向國際市場的跨越。這樣的舉子,在中國國際皮革展上簡直是多不勝舉。所以,我們今年展會的招商方案出臺還不到一個月,展位幾乎就被一‘訂’而光。我想,企業需要的應該就是這樣的展會。”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徐永認為,專業展會本身也是一種品牌,也同樣需要培育,才能可持續發展下去。前不久,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開展了“中國輕工十大品牌展會”評定活動,目的就是對展會品牌的有力提升和良好培育。他分析說: “要想打造一個名牌專業展會,首先要有業內名牌企業的參與和支持。比如,被評為‘中國輕工十大品牌展會’之一的中國國際皮革展,匯聚了奧康、康奈、百麗、森達、金猴、哈衫、雪豹、蒙奴、束蘭等一大批代表中國制鞋、制衣最高水平的‘鞋王’和‘衣王’。這些名牌企業都以特裝展臺亮相展會,裝修豪華的展臺將名品的風范‘一展無余’,向整個中國乃至世界展示了中國皮革行業領先企業的風采,大大提升了整個展會的層次和水準。大品牌的參與,對組織者在服務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你的服務不到位,你自身的宣傳不到位,專業觀眾不到位,可持續發展就根本談不上,打造名牌展會也是空想。”
面對越來越多的展會,筆者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進一步改善專業展會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把那些沒有實力,只想渾水摸魚的組織者清除出去,讓我國的展會經濟朝著規模化、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方向健康發展。 作者:張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