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2007中緬邊境經濟貿易交易會即將開幕之際——瑞麗拓展經貿合作新舞臺
日前,我省200多位專家學者舉行專題研討會,就瑞麗市在新一輪發展中如何搶抓機遇,研究并制定戰略規劃。年關歲末,瑞麗市正緊鑼密鼓地籌備將于12月10日開幕的“2007中國·緬甸瑞麗邊境經濟貿易交易會”。此次邊交會將有中緬及東南亞、南亞國家參與展銷、洽談。地處我省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瑞麗市,正以謀求更大開放,舉全市之力構筑東盟合作區,煥發出空前的激情和魅力。緊抓機遇先試先行
2000年,全國唯一的“境內關外”特殊管理模式獲準在瑞麗姐告口岸實施,對外貿易開始在這里持續升溫。2002年至2006年,瑞麗市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9.5%。今年1至9月,姐告口岸進出口貿易額就達42.2億元,同比增34%。市委書記柳五三介紹說,2007年全市GDP有望實現17億元、財政總收入4.8億元,口岸貿易進出口總額55億元,與去年同比增58%以上。
瑞麗市抓住“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啟動、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我省“建設大通道戰略”的發展機遇,敢為人先,主動出擊。為確保姐告始終在“10+1”進程中把握主動權,2002年起瑞麗就“聞”“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之風而積極行動,特邀省內外東南亞、南亞研究機構及國際貿易、邊境貿易、入世研究、海關實務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在全省率先進行了理論探討和一系列大膽的創新實踐,當年進出口貿易總額創下歷史新高。
由省商務廳、德宏州政府及緬甸聯邦商務部邊貿司聯合輪流舉辦了6屆的中緬邊交會,除商品展銷、洽談外,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和招商引資項目簽約量也逐年上升,而且有越來越多來自東南亞、南亞國家的客商參與其中。瑞麗市以“大膽試、大膽闖”的精神,不斷探索新形勢下加強與緬甸及其他周邊國家經貿合作的新路子,創新貿易模式,充分發揮邊境貿易區和現代化的邊貿口岸的功能,實現瑞麗及對周邊國家開放水平的跨越式提升,推動瑞麗在國際大通道建設進程中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發展。
發揮優勢加快發展
“不開放,所謂的‘前沿’只是‘口袋底’,‘優勢’自然也只能是劣勢。”這是瑞麗人共有的認識。
瑞麗有姐告、畹町兩個國家一類口岸,是我省連接東南亞、南亞的主要口岸,與緬甸有多處公路網線對接,通達緬甸大城市仰光、曼德勒等,戰略發展地位極其重要。
隨著泛亞鐵路大瑞線和320國道龍(陵)瑞(麗)高速公路的加緊建設,日前,瑞麗市委、市政府和姐告工管委與省路橋公司達成協議,定于12月底前取消我省陸路口岸車流量最大的姐告大橋車輛過路收費,將使通關速度大為提升。
近幾年來,瑞麗市突出“外貿興市”發展主題,實施“大通道戰略”,圍繞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對外擴大開放、對內搞活經濟,實施全境開放。把全市外經貿工作的著力點放在大膽開拓國際市場上,將更多的中國商品通過緬甸轉口到印度、孟加拉、泰國等地,同時也將緬甸商品通過瑞麗口岸轉口到其他國家,使邊貿對國家的貢獻由以稅費貢獻為主向稅費貢獻、就業拉動、開拓國際市場、引進資金技術等綜合效應轉變。2002年至2006年,姐告工管委共引進114個開發建設項目,協議引進資金15.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500萬美元,引進上千萬元投資的企業20余家,其中有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緬甸和我國臺灣、香港等地客商投資企業,同時,瑞麗在境外形成規模的工業、加工業項目也在不斷增加,境外工程承包、投資、加工等已成為該市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境內關外”政策基礎上,姐告工管委又制定了9大優惠政策,出臺投資貿易優惠待遇實施辦法,全國所有的邊貿優惠政策,商家在姐告都能夠享受到。姐告邊貿區實施全國唯一的“境內關外”特殊監管模式以來,進出口貿易和出口分別保持年均23.3%和29.6%的高增長率,今年1至9月出入境車輛80萬輛次,同比增29%,姐告已變成國際貿易的中轉站和集散地,成為中緬兩國的物流中心和信息中心。
隨著中緬貿易不斷增長,經貿合作領域不斷擴大,貿易形式不斷創新,瑞麗市對外貿易已從過去單一的邊境貿易、邊民互市擴大到一般貿易、過境貿易、轉口貿易等多種貿易形式,經貿合作領域也從過去單一的進出口貿易,擴展到雙向投資和服務貿易。外經貿的全面快速發展,不僅為地方開辟了新的財源,也加快了口岸的基礎設施建設,昔日偏僻落后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一躍成為云南乃至大西南對外開放的前沿。邊境貿易的擴大,財政積累的增加,使以貿補農、以貿促工得以實施,工農業生產全面增長,“十五”時期成為瑞麗市經濟較快發展的時期之一。
建設口岸搭建平臺
走進僅有1.9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姐告,高廈林立,商賈云集,游人如織,處處煥發出勃勃生機。姐告管委會副主任蔡映春介紹說,姐告黃金地段地價已經大幅攀升,新一輪的開放開發,使姐告呈現經濟貿易活躍、進出口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的新氣象。這個三面與緬甸接壤、一面隔江與瑞麗市區相望的“孤島”,現在已在國際大通道上扮演起重要的角色。
幾年來,瑞麗市用全方位開放的思維抓對外貿易,按照“外貿興市”的戰略目標,以做大做強對外貿易為先導,加快姐告、畹町兩個國家一類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整合資源,整體提升口岸綜合功能,營造便利、高效、優質、規范的通關環境,拓寬了國際市場空間。姐告工管委在實行“境內關外”等一系列現有政策基礎上,加大對進出口貿易、倉儲、物流、摩托車組裝及珠寶玉石加工、會展等行業的扶持力度,引導優勢產業和重點企業不斷做大做強規模,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特別是近兩年來,隨著投資1700萬元的海關聯檢大樓在姐告投入使用,實現了聯合辦公、一條龍服務,使貨物通關提速數倍,聯檢中心至姐告大橋的道路拓寬改造、區內道路、姐告口岸小學、姐告醫院、姐告35KV變電站和瑞麗江復線橋,國門和兩個通道的改造工程等都已相繼竣工,并投入使用。姐告先后投入以綠化、亮化、美化、凈化為主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000多萬元,改善了城市交通、電信傳輸和供排水系統,傾力打造姐告誠信品牌。近幾年來,他們大膽實行“三外并舉”戰略,把利用外資、境外經濟技術合作和對外貿易緊密結合起來,實現了從單一邊境貿易向外貿、外資、外經“三外并舉”的外貿跨越式發展。近7年間,姐告口岸累計人車流量、進出口貿易額均居全省口岸之首,邊境貿易區每年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成為中緬貿易和我省陸上的最大口岸,商貿、倉儲、加工、旅游得到全面發展,其對緬貿易額占全國對緬貿易的1/4,占全省對緬貿易一半多,其客貨流量占全省口岸的70%以上,進出口額占60%以上。目前,姐告口岸日臻完善的基礎設施已能滿足中外投資者開發建設的需要,一座現代化口岸新城開始嶄露頭角。
在姐告的發展帶動下,緬甸木姐市已成為緬邊境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最快的城市,木姐口岸也已迅速成為緬13個口岸中最大的邊貿口岸。目前,緬方借鑒姐告“境內關外”海關特殊監管政策和經驗,將把木姐周圍380平方公里的區域劃為自由貿易區。
加強合作通邊達海
“瑞麗目前貿易水平還遠不能適應下一步發展的需要。”市委書記柳五三介紹說,按照十七大精神,將提升沿邊開放與深化沿海開放、加快內地開放并列起來,沿邊開放被提到了更重要的地位,給瑞麗市加快發展指明了方向。日前,瑞麗市作出努力推動瑞麗—木姐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決定,先期投入研究經費,與緬方建立起定期會晤磋商機制。據了解,中國瑞麗—緬甸木姐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項目已被省政府研究室列為今年的重大調研項目。
瑞麗巨大的貿易效應和強大的經濟增長功能,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的重視,瑞麗、畹町兩個國家級一類口岸所面對的木姐(含九谷、南坎一線)及其縱深一帶,是建設中國昆明—緬甸仰光經濟走廊的最佳選擇,按照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框架體系,率先在滇緬邊境的瑞麗—緬甸木姐區域內建設經濟合作區,將進一步推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和加快中緬國際大通道的建設和加強孟中印緬政府間的合作,經濟合作區一旦建立,可以拉動中緬相鄰約6000平方公里區域的發展,成為我省乃至中國連接緬甸及南亞國家和印度洋的國際大通道、邊疆民族團結和睦的友好通道。
瑞麗明天更美好。
本報記者 許曉蕾 文/圖(云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