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憑祥-越南同登跨境經濟合作區初露“芳容”
經過中越雙方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備受關注的中國憑祥-越南同登跨境經濟合作區終于露出“芳容”。7月15日,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在南寧主辦中國憑祥-越南同登跨境經濟合作區可行性研究課題評審會,中越雙方的代表以及專家評審組一致通過了由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編制的《中國憑祥-越南同登跨境經濟合作區可行性研究》報告。據悉,憑祥-同登跨境經濟合作區是2008年6月中越兩國政府經濟貿易合作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同意研究探討的合作項目,也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援華項目。跨境經濟合作區的總體規模是:先期在中國廣西憑祥的浦寨邊貿區與越南諒山同登的新清口岸區交界處,各劃出土地8.5平方公里,共同建設總面積為17平方公里的跨境經濟合作區,待時機成熟和條件允許再擴大跨境經濟合作區的面積及功能。
報告初步界定了跨境經濟合作區的內涵:即在兩國相鄰的邊境地區劃定一個特殊區域,賦予該區域在財政、稅收、投資、貿易以及其他配套的產業方面的特殊優惠政策,進行海關特殊監管,吸引境內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在這一區域內聚集和互動,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種市場,實現該區域的發展和繁榮,進而通過產業輻射效應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
報告還對憑祥-同登跨境經濟合作區作出了功能定位:以建設憑祥-同登跨境經濟合作區為契機,整合目前憑祥已有的各類特殊經濟區域,形成統一的管理模式,并賦予一攬子先行先試的特殊優惠政策,將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成發展迅速、政策最優、經濟規模較大、經濟效益最好和較強區域影響力的區域性國際進出口加工中心、國際商貿易基地和國際物流中心。
據介紹,憑祥-同登跨境經濟合作區的建設將分兩步走,第一階段是2009年—2010年,為申報及準備階段;第二階段是2011年—2015年,為對接及運行階段。跨境經濟合作區將實行“兩國一區、境內關外、自由貿易、封閉運作”的運行模式。
會上,專家們一致肯定了報告的創新性。但另一方面,由于跨境經濟合作區在國內乃至整個亞洲都是一個創舉,有關專家指出,對建立跨境經濟合作區的困難與風險不容忽視,同時管理模式、政策制度設計,以及人才培養等問題也至關重要。 (記者/周紅梅 實習生/陳歡 蔣元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