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專家聚少林問禪 黃夏年稱佛教也要搞經濟
名家聚少林,妙語解機鋒。昨日,“禪宗中國”學術研討會在少林寺禪堂開幕(如圖),來自北京大學等30余所高校的專家學者以及日本、韓國、越南的研究者匯聚一堂,舉行為期百天的“禪宗中國·少林問禪·百日峰會”。本次研討會以“當代社會中國知識界人生信念、道德取向、文化要求、終極關懷”為內涵,從“哲學視野”、“文學風貌”、“宗教信仰”、“藝術審美”等角度,探討“少林問禪”的核心話題。北京大學的湯一介、中央民族大學的王堯、日本東京大學東方學會會長戶川芳郎、韓國中央大學的梁承武、越南河內大學的阮金山等佛教文化研究領域著名專家與會。
開幕式上,湯一介教授首先以“以內在超越為特征的中國禪宗”為主題進行演講:“‘能入能出,有體有用,理事如一,腳跟落地’是禪宗非常重要的特點。中國禪宗是以‘內在超越’為特征的宗教,與西方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等以‘外在超越’為特征的宗教很不相同,今天我們生活的世界,佛教走向勢將成為面向人生的佛教。中國禪宗是‘不離世間又出世間’的禪宗,‘有體有用’,‘能出能入’,‘普度眾生于危難之中’,對人類社會將是一種大功德。”
中國社科院的黃夏年先生從“理解少林,非常重要”角度談起,他認為,現在對少林寺批評和不贊成的學者,主要是搞西方宗教社會學的一部分人,他們認為少林寺搞經營是一個世俗化的事情,“但是我通過學習佛教,認為在中國佛教中不存在世俗化現象,因為中國佛教一直跟社會在一起,不像西方宗教高高在上。在我私下和佛教界的接觸中,不少法師都很贊同少林寺的做法。因為佛教也要搞經濟,佛教不搞經濟,我們今天就坐不到這里,這個大禪堂也是在近些年建起來的。經濟對寺廟是很重要的。區別在于寺院做了經營以后,你的錢用在哪里?這個是最主要的”。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說:“我們這一代僧侶,沐浴著歷史的榮譽,也肩負著新的開創發展的重任,佛學研修、文化傳承是少林寺的現實目標,也是少林寺的歷史責任——大力從事傳統文化薪火相繼的努力中,為少林寺的文化積淀增添資源,更是為了禪宗祖庭無與倫比的歷史風采重新煥發青春!贝蠛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