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襲來珠三角制鞋業猶豫遷移越南
編 者 按:香港貿易發展局5月初組織了一些成衣和鞋業生產商赴越南,考察生產基地從珠三角遷移的可行性。
香港貿易發展局5月初組織了一些成衣和鞋業生產商赴越南,考察生產基地從珠三角遷移的可行性。考察團的一些代表歸來后表示,目前越南投資環境不穩定,員工管理方面有困難,遷移工廠的計劃將放緩或擱置。
越南在2006年11月正式加入了WTO,其政府也通過稅收減免等政策來吸引外商的投資。加之勞動力成本的低廉,使得不少外國公司趨之若鶩。但是最近半年,越南股市暴跌、貨幣貶值、通脹高企,中國企業對陷入金融動蕩的越南投資環境深表關注。
對此,越南的一位銀行界人士表示,中國企業在越南設廠投資,以加工貿易為主,即原料進口、產品出口,因此,越南盾貶值對這些企業的影響不大。
但是,考察團的領隊、香港鞋業總會會董邱立基指出,外商可以把外匯自由帶入越南,但是由于越南的外匯管制規定,外匯的流出需要得到當地機構的批準。邱立基說:“中國企業在當地投資,購買土地、廠房都是用美元支付,原材料也是從國內出口到越南的。”當下,越南盾的大幅貶值,而出口賺取的外匯又不能自由流出,這讓本來有投資越南意向的邱立基有些猶豫。
邱立基還表示:“金融動蕩對外商雖然不產生直接的威脅,但是,居高不下的通脹率危及當地員工的生計,工人罷工不斷,帶來了管理上的困難。”目前,越南民眾對通脹存在恐慌心理,人們擔心在6月底前消費品的價格會出現瘋漲,紛紛囤積生活必需品。越南5月份的CPI高達25.2%,盡管政府不斷地提高外資工廠最低工資標準,但工資漲幅仍難以消除高物價對底層人民生計帶來的沖擊。
勵駿鞋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劉敬賢說:“越南的勞資矛盾發生更頻繁、問題也更復雜。廣東省的工資水平上漲,工人難覓,但我想通過提高工資,這個問題是能夠解決的。”
劉敬賢在考察中還發現,雖然越南的勞動力成本比國內低30%~40%,但是由于社會環境的不穩定,越南也存在勞動力缺乏的問題,同時工人的素質也不高。他表示,“由于兩地的文化差異,我們去那里設廠,在日常管理中會產生溝通問題。”
劉敬賢還認為,越南除了勞動力成本,在其他方面沒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廠房租金和珠三角地區差不多,電價比國內還貴。”臺灣和大陸的企業一般將原料和輔料通過進口送至越南制鞋廠,其中用量較小的輔料常常出現供應短缺。在這種采購供應鏈不連續、不成熟的情況下,生產的籌備期長,降低了工作效率。這對生產中高檔鞋類、做小訂單的企業影響尤其大。
越南大力扶植制鞋業,在河內、中部峴港和南部胡志明市地區大力引進外資,將行業成為服務于國內消費和出口的重要產業,力爭到2010年實現鞋類產量7.2億雙,出口額62億美元。但是,越南鞋類出口的快速增長也引發了貿易摩擦,如2006年歐盟就對越南生產的皮鞋征收了10%的反傾銷稅。
劉敬賢的考察結論是,越南在生產中低檔的鞋類方面有成本優勢,但在加工中高檔鞋類上,其做工和品位還離國內的工廠有一段距離。他說:“國內的中高檔鞋業還是有優勢的。我決定立足國內,把產品做強。” 信息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王磊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