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農業現狀
基本情況
越南政府農業主管部門是農業與農村發展部。主要農產品有大米、玉米、木薯、咖啡、茶葉等。在農業生產結構中,食用作物(主要是大米、玉米和木薯類)的產值約占農業總產值的47%,用于工業的作物產值占29%,畜牧業產值占24%。
越南不生產小麥,1997~2001年間,年均消費小麥62.4萬噸。1997~2001年間,經過加工的大米產量年均2020萬噸,出口為385萬噸,國內消費量為1640萬噸;玉米產量年均為170萬噸,進口為9.7萬噸,國內消費為180萬噸。據美國農業部統計,2001年,越南小麥消費量為700萬噸,進口量為700萬噸;玉米產量為180萬噸,消費量為185萬噸,進口為5萬噸;大米產量為2060萬噸,消費量為1710萬噸,出口為400萬噸,進口為4萬噸。農業政策
從總體上講,越南農業政策的重點是:實現農業產業化、農村現代化和勞動力重組,最終目的是提高農民的收入;實現上述目標的關鍵是開發高價值的出口產品和健全的出口市場。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政府已開始實施一項截至2010年的農業發展計劃,重點是改進加工技術,通過開發種植基地、投資購買可生產出高質量消費產品和出口產品的現代化設備等途徑來協調農產品加工業;到2005年實現農業增長率穩定在4.8%,食用糧食產量達3700萬噸,農民收入比2000年增長1.7倍。
政府計劃在今后數年中從其財政預算和投資信貸中支出77億美元用于實現各項農業計劃。政府還成功地將外國資金引入該國的種植、加工和畜牧業計劃,外國投資額已經達近21億美元。政府計劃到2005年實現再引入10億美元的外國投資用于100個農業發展計劃。
在重點發展出口的指導思想下,政府一直在致力于加強與現有和潛在貿易伙伴之間的合作。根據東盟自由貿易區框架協議要求,越南已經承諾:到2003年,把進口關稅削減至20%以下,同時取消所有對進口數量的限制;到2006年,把進口關稅削減至5%以下。
面粉加工業
越南的面粉加工業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經歷了迅猛發展時期,但是目前卻面臨著極大的困難,主要是加工能力過剩和地方面粉加工商的激烈競爭。越南1997年只有1個年均加工18萬噸小麥的面粉加工廠,然而目前卻擁有12個較大的面粉加工廠,年均加工能力達70萬噸小麥。2000年,預計還將新建成4個面粉加工廠,從而使得該國的年均加工能力達100萬噸以上。盡管國內面粉消費量年均增長約10%,但是需求總量仍然低于加工能力。根據美國小麥協會的統計,越南60%的面粉消費量用于南方地區。50%的面粉用于制作面條,40%用于制作面包,10%用于制作糕點和餅干。
越南絕大多數的面粉加工廠為國營或集體所有企業,只有極少數幾家為私營企業。越南已經開始積極鼓勵外國投資進入該國的面粉加工業。外國合資伙伴包括AWB有限公司、馬來西亞的PPB集團公司和英國維爾京群島公司。
除了加工能力過剩之外,越南的面粉加工業還面臨著小麥進口關稅不斷上揚的問題。從2001年12月開始,越南進口小麥的關稅從0上升至5%,另外還需繳納5%的增值稅。2002年2月,進口小麥的價格(含增值稅)約為165美元/噸,而國內的面粉價格則約為280美元/噸,面粉價格僅彌補成本。與此同時,進口面粉的價格僅為277美元/噸,這其中還包括了15%的面粉進口關稅和5%的增值稅。上述情況使得面粉加工業難以與進口面粉進行競爭。
飼料業
越南對動物飼料的需求量年均約為1000萬噸,商業飼料產量約占飼料總產量的20%~25%。越南飼料加工業發展速度較快。根據越南農業部統計,2000年,越南共有110個飼料加工廠,飼料加工能力利用率約為75%,年產商業飼料約210萬噸。2001年,飼料加工廠增加至127個,商業飼料生產能力迅速提高至330萬噸以上,比上年增加50萬噸。政府計劃到2010年實現年均飼料產量達500萬~600萬噸。越南3/4的飼料加工廠設在南部省份。
越南的飼料加工業主要使用蛋白成分,例如豆粕、玉米谷朊和氨基酸。2001年,豆粕進口量從上年的40萬噸迅速增長至52萬噸,豆粕進口主要來自印度和阿根廷。2002年,豆粕進口量可能會增長至55萬噸,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商業飼料生產需求。為了擴大進口,政府目前已經取消了豆粕的進口關稅。
相比之下,越南飼料生產中使用的玉米數量較少。玉米產量年均約為180萬噸,剛好滿足國內的基本需求。過去兩年中,玉米進口年均僅為5萬噸。即便如此,政府還在努力增加國內玉米產量,減少進口。越南農業部在2002年5月宣布,計劃到2005年實現玉米種植面積從目前的70萬公頃增長至120萬公頃,玉米產量達到400萬~480萬噸。政府希望將種植商業性玉米作為開發一些農村地區的重點項目。例如,政府計劃開發面積為7400公頃的玉米種子生產基地,為所有玉米種植地區提供85%的雜交玉米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