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展會:行業發展的健康膚色
慧聰網塑料訊:又一個春天,化工行業的展會在這個春天又迎來黃金季節。第五屆中國國際涂料及涂層保護技術展覽會、中國國際農用化學品和植保展覽會、第八屆中國國際石油石化技術裝備展覽會、第八屆中國國際染料展覽會、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塑料橡膠展覽會、第九屆中國國際化工展覽會等諸多重量級的展會都在近日相繼亮相。這些展會就像化工行業發展的健康膚色一樣,顯示著這個行業充滿活力的勃勃生機。
數量:從一個到近百個
化工展會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紅火態勢,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借了行業快速發展的光。對此,身為中國貿促會化工行業分會副會長的孫東梁深有感觸。他說,我國的化工展會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與化工行業的大發展相伴而行。“1992年,化工行業誕生了第一個全國性展會——第一屆中國國際化工展。那時候行業展會平均也就一年一個。現在,我國每年舉辦的化工及相關展會有近百個。”孫東梁說。
粗略地統計了一下,除了像中國國際化工展這樣的綜合展覽外,目前每年由行業協會組織的帶“國”字頭的、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專業展會就不下10個:涂料展、染料和顏料展、膠黏劑及密封劑展、農用化學品展、醫藥原料展、精細化學品展、生物化工展、橡塑展、橡膠及輪胎展、氟硅材料展、復合材料展、水處理化學品展、造紙化學品展、食品添加劑展,以及與化工產業配套的化工機械展、分析儀器展、物流運輸及包裝展等。其中,中國國際涂料及涂層保護技術展、中國國際農用化學品和植保展、中國國際膠黏劑及密封劑展、中國國際染料展等都堪稱世界最大規模的專業展會,相關的國內外知名企業均是這些展會中的主角。剛剛在上海結束的中國國際塑料橡膠展,以展覽總面積13萬平方米、參展人數7萬余名的規模再居橡塑類展會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寶座。其主辦方雅式展覽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裕倫告訴記者,展會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依托了蓬勃發展的橡塑產業和國內巨大的消費市場。目前中國塑料制品和塑料機械產品的生產與消費在國際上數一數二,產業的技術水平也在大踏步地前進,產品貿易和技術交流十分活躍,這給展會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1998年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現價工業總產值只有7298.25億元,而到2007年這個數字已經達到53221.59億元,10年間增長了6倍多;2003年我國化工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047.2億美元,2007年達到3197.9億美元,短短5年增長了56%。近10年來,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現價工業總產值的平均增長率在25%以上。正是由于背后有一個強勁增長的化工行業作為支撐,化工展會才能有今天突飛猛進的發展。
功能:從展示到交流
孫東梁說,開始時,大家以為展會的主要功能就是展示成就。記得1992年搞首屆中國國際化工展時,有的企業怕花錢,不愿意參加,理由就是他們沒什么成就可展示。當時原化工部黨組為此還專門召集各省原化工廳局長開會,硬是把布展任務分派了下去。后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慢慢發現展會原來是一個很好的信息交流平臺,許多事情都可以通過展會來做。于是,越來越多的企業愿意參加展會,不讓參加也要想辦法擠進去。有的企業甚至安排專人專門跑各種各樣的展會。
參展已經成為企業經營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到了后來,企業不但參加各類在國內舉辦的化工展,還開始走出國門參加各類國外化工展。同時,國內的化工展會也舉辦到了國外。
從1993年開始,中國貿促會化工行業分會連續十幾年先后在新加坡、泰國、美國、德國、越南、埃及、巴西等地舉辦過化工展,并組織國內數百家企業以“國家隊”的形式參加國際上的化工專業展會。2007年,中國貿促會化工行業分會共組織國內734家企業、1000多人次參加了海外19個項目的化工專業展覽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國內一大批優秀的化工企業得以走向廣闊的國際市場。
湖北楚源集團就是一例。據湖北楚源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峰介紹,1983年楚源集團的前身石首縣化工二廠還是一家員工不足30名的作坊式村辦企業。1992年,該公司第一次參加中國國際化工展,其國內銷售收入就因此有了不小的增長。1995年,通過參加紐約中國化工展,該公司嘗到了更大的甜頭。在這次展會上,他們與美國化工巨頭孟山都公司建立了貿易伙伴關系。“展會讓我們受益匪淺:結識新客戶、了解新動向、建立更廣泛的國際合作途徑。可以說是國內外的化工展會讓我們進入了國際先進活性染料及中間體供應商行列。”李峰感嘆道。目前,楚源集團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活性染料中間體生產商,活性染料及中間體的年產能分別達到7萬噸和15萬噸,70%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占到全球市場份額的30%~40%。2007年,楚源集團更是出口創匯1.12億美元,并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家企業建立了密切的貿易關系。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市場結構的變化、產品質量的提高,以及中國經濟與國際市場的進一步融合,企業參展的積極性更是空前高漲。
中國貿促會化工行業分會農用化學品和植保展的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從2005年起,該展會的展覽面積就在以每年超過30%的速度擴大。今年3月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國際農用化學品和植保展上,參展企業更是達到521家,參展商來自9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銷兩旺。參展企業普遍反映,這種在家門口舉辦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國際展”能夠讓企業不出國門就拿到國際訂單,因此不少企業在今年的展會上就預訂了明年的展位。
中國國際塑料橡膠展也是這樣。按照慣例,該展會應該是在京滬穗3地輪展,但自2003年以后,該展會就再也沒有光顧過北京。這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北京的國際展覽中心的展場面積有限,無法滿足參展商日益增長的需求。記者通過每年的現場采訪發現,該展會的變化除了表現在參展企業數量的連年大幅增長外,更重要的還有展出的機械設備品質的不斷提高和吸引的海外參觀者越來越多。廣東聯塑集團、寧波海天塑機集團、上海金湖機械有限公司、江蘇聯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國內知名企業每年參展的積極性都很高。尤其是海天集團,作為全球較大的注塑機生產商之一,他們年年都會將新產品帶到展會上,而且年年都會找到新買家,出口貿易越做越大。
前景:從重數量到重質量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每年舉辦的各種化工展會有上百場,一些由貿促會或行業協會主辦,一些有政府背景,也有一些由展會中介公司舉辦。這些展會的規模和質量也參差不齊。據記者觀察,每年在京滬穗3地舉辦的數十個化工及相關展會中,除中國國際農用化學品展、中國國際化工展、中國國際膠黏劑及密封劑展、中國國際涂料及涂層保護技術展、中國國際染料展、中國國際塑料橡膠展、中國國際醫藥原料展等人氣興旺以外,大多數展會的規模都較小,觀眾也不多,業績平平,有的還重復舉辦,缺乏統一協調。
一些展會盡管被冠以“國際”二字,但國外參展商和專業觀眾都寥寥無幾。
曾遇到過這樣的展會:第一天人湊數,第二天冷清清,第三天提前撤。一些參展商抱怨:沒想到觀眾如此之少,與主辦方招商時講的完全兩樣。
對此,孫東梁認為,從國際發展趨勢來看,化工行業的展會今后將朝著品牌化和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只有不斷地提高服務質量,加強市場化運作,加強國際合作,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才能實現展會與化工行業間的互惠互利、共同進步。
上海市會展協會的一位負責人表示,要改變目前展會過多過濫、質量不高的問題,關鍵是各行業要整合資源,高起點規劃。要通過市場化運作,挑選高水平的承辦商,辦出能推動行業發展的一流展會。
化工展會業的整合已悄然展開。去年11月29日到12月1日,第十屆亞太國際塑料橡膠工業展覽會、第五屆中國國際工程塑料工業展覽會、第三屆中國國際氟硅材料工業展覽會、2007中國國際新型阻燃劑和阻燃材料工業展覽會、2007中國聚氯乙烯工業展覽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聯袂登臺。這樣內容豐富、形式集中的展會既增加了人氣,又節省了參觀者的時間和成本,同時也增加了產業鏈上下游間的聯系,受到不少專業觀眾的好評。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李勇武對這種“五合一”的展會給予了積極的評價。他認為,這是化工展會整合的有益嘗試,這種聯展形式為化工行業上下游間的強強聯合創造了更多的契機,對化工行業的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