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業的國際攻堅
編者按: 86家中國機床企業以較大陣容和較多的數控機床,高調亮相漢諾威2007年國際展,展現了中國機床企業的發展水平,也標志著中國機床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雄心。近年來,國際機床企業加快了重組和兼并,加上新技術、新材料等新領域的發展,中國機床企業面臨的是一場攻堅戰。
EMO歐洲機床展覽會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機械制造技術專業展覽會,是由歐洲機床工業合作委員會(CECIMO)發起的,自1975年以來,已經舉辦了16屆。與往年不同的是,2007年EMO出現了大規模的中國代表團。86家中國機床企業以較大陣容和較多的數控機床,高調亮相漢諾威國際展覽中心,展出面積3332平方米,展商數首次超過日本。
EMO不僅僅是國際機床行業的展示窗口,也是國際機床市場的縮影和晴雨表。中國機床企業的高調亮相,標志著中國機床企業邁出了走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一大步。
沒有夕陽產業
機床工業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中國的機床行業近年來的成就,一方面是由于中國經濟的飛速增張,對機床產品的需求劇增,另一方面要得益于中國從美國吸取教訓,相關部門對機床行業比較重視。美國在許多領域都很先進,不過在機床領域,卻遠遠不如德國和日本。
當初,美、蘇兩國之間搞冷戰,美國一味追求前沿科技領域,大量精力投在高、精、尖和新興領域。隨著新興高科技產業的繁榮,美國錯誤地認為傳統制造業是夕陽產業,只要占據高科技前沿就能維持自己的領先。機床行業屬于傳統制造業,被認為是夕陽產業。這個錯誤的定位導致了美國制造業在國際競爭格局中的地位下降,美國一半以上的機床需要進口。而日本1960和1970年代大量引進、吸收、消化了德國、美國等國家的機床技術,2006年機床產值達到135.2億美元,居世界第1位,出口68.9億美元,居世界第2位。
日本崛起讓美國認識到制造業不能忽視,而且美國也開始認識到機床產業是戰略產業,而不是夕陽產業。美國重新制定政策,開始重振機床工業,使得美國機床工業開始在恢復中發展。在美國,一些關鍵性的行業如國防、航空、航天等,政府規定只能使用美國產機床設備。截至2006年,美國機床生產產值36.3億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7位,在中國臺灣地區之后。美國在機床行業的教訓,再一次說明了“只有夕陽技術,沒有夕陽產業”。
中國的機床行業自1990年代開始,漸漸開始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到機床企業調研考察,國家有關文件也對機床行業都做了規劃。國務院8號文所列16項重大技術裝備中,有關機床的一項是“發展大型、精密、高速數控裝備和數控系統及功能部件,改變大型、高精度機床大部分依賴進口的現狀,滿足機械、航空航天等工業發展的需要”。根據該文件精神,中國對機床行業還有配套的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中國對機床行業的重視,為機床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良的環境。
機床貿易逆差
近年來,中國機床工業呈快速發展態勢。連續4年保持了世界機床消費和進口第一大國的地位。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世界主要國家(地區)機床工業主要經濟指標顯示:中國機床工業產值達70.6億美元的生產量,僅次于日本(135.2億美元)和德國(103億美元),從2005年開始,中國已經連續3年保持機床生產世界第3位。來源:中華機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