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迷局下的廣交會:出口高增長到了拐點?
廣東今年前兩月紡織服裝、制鞋、玩具出口大幅下降,有廠家稱“無一季報價跟得上人民幣升值步伐”
出口迷局下的廣交會
人民幣升值“破七”、美國次貸泡沫破裂、珠三角產業轉移潮起……第103屆廣交會開幕前,困擾中國出口的消息接踵而來。作為中國外貿出口的風向標,作為西方消費力折射的透視鏡,本屆廣交會眾多出口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從今天起,本報記者走馬流花、琶洲兩館,試圖深度觀察,看清出口迷局下的第103屆廣交會。
新華網廣州4月14日電(姚志德 孫晶 黃海云) 第103屆廣交會明天開幕,與又一次大規模展位擴容并肩而來的,是中國外貿出口的重重壓力:人民幣加速升值、美國次貸危機、CPI高企、勞工成本上升、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中國制造”質量風波……
今年一季度中國出口增長21.4%,低于去年同期6.4個百分點,累計貿易順差同比下降10.6%,持續多年的出口高增長曲線正在走向平緩。廣東作為中國出口第一大省,今年前兩月紡織服裝、制鞋、玩具這三大輕工產品出口均出現大幅下降。
是出口高增長的拐點到了嗎?是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黃金時代”正迅速遠去嗎?被困惑、艱難、探詢等心情所纏繞的第103屆廣交會迷局重重,正等待各種關鍵問題的答案。
“破七”后如何報價?
“有些訂單不僅白干還倒虧”
本屆廣交會開幕前5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進入“6時代”,對于純出口企業而言,日子更加艱難。
婚紗晚禮服巨頭廣東名瑞集團董事長蔡民強一再強調心頭的困惑:人民幣升值以來,出口企業每一季都修正報價,但上季報出的價格還在執行,人民幣匯率又呼嘯而上,幾季過去,無一季報價跟得上升值步伐。
“人民幣升值總比預料的快,有些訂單不僅白干還倒虧。今年以來公司光匯率損失就超過40萬元。”廣州迪寶樂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夏春風說,相熟的好幾家玩具同行都關門大吉,今年玩具出口明擺著是為生存而戰。
紡織服裝出口今年降低退稅率的傳聞已被證實是一場虛驚,但人民幣升值越來越快卻讓紡企憂心依舊:如果人民幣每月升值1%,半年內就將耗盡5個點毛利,紡織出口就越做越虧。
人民幣今年升值幅度可能高達10%,本屆廣交會該如何報價?這個難題考驗所有參展商智慧———
盡量轉用歐元結算?今年不少參展商的如意算盤就是“先開歐元價,再開美元價”,不過,海外采購商喜用美元的習慣難以改變,連很多歐洲客商也堅持付美元。蔡民強則說:“別以為歐元就沒風險,這幾年歐元波幅達到90%,風險也很大。”
報人民幣?去年一些經不起風浪的小企業已開始采取這種方式,但也難成主流。
提前預估新的增值,以1∶6.5-1∶6.8的匯率談遠期合同?蔡民強表示,這樣做很多客人會說不合理,或者稱價格已在市場流行難以修改,一切視乎采購商的接受程度。
美歐訂單會減少?
“推遲要貨現象比較明顯”
美國次貸危機陰云籠罩,西方采購需求是否因此減弱?對此參展商既焦急又無奈。
“總感覺行情有點淡,但美國訂單似乎并沒減多少。”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凌方才表示,次貸沖擊波肯定會影響西方消費
力,前景如何目前還看不清楚。不過他承認,今年是紡織服裝出口最艱難的一年。海關統計數據表明,今年1-2月廣東紡織服裝出口額同比減少了11.3%,首次出現負增長。
專做OEM出口的深圳觀瀾寶德玩具廠廠長薛小偉告訴記者:“訂單只減了一點,不過美方推遲要貨現象比較明顯。”廣東省玩具協會常務副會長李卓明認為,玩具并非生活必需品,美國經濟減速對玩具出口影響很大,企業最好的對策是“內外兼顧”,去年做玩具內銷平均有17%的增幅,某大型知名企業甚至在國內市場呈現60%的驚人成長。
成本飆升產業轉移?
“削價或有收斂,壞事變好”
近來珠三角勞動密集型企業搬遷轉移的風波也沖擊著廣交會參展商心態。
除了對今年鞋類出口滑坡早有心理準備外,廣州一日千里鞋業公司老板陳敬典還有其“逆向思維”:不少鞋廠關門,有可能使削價競爭有所收斂,壞事變好事。他表示,這幾年成本飆升,海外采購商卻還壓價,今年不賺錢的生意肯定是不做了。
相反的看法則是,采購商全球奔跑,是為尋找生產成本最低的地區。中國傳統輕工制品面對越南、印度越來越強的挑戰。廣東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凌方才說,出口成本上升,紡織出口商在尋求漲價的同時,依然試圖向供貨方壓價。
苛刻新標準“扼喉”?
“轉型升級聽來簡單做來難”
“今年綜合成本上升了30%,更要命的還有苛刻的玩具標準。”觀瀾寶德玩具廠廠長薛小偉透露,繼“含鉛量須為零”禁令后,美國又醞釀出臺更繁瑣的玩具檢測方案,可能使中國玩具業更添成本之苦。
面對現實,轉型升級已成玩具業共識。向研發和品牌要利潤,聽來簡單做來難。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周文貴教授認為,中國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面臨內外壓力重重,作為外貿風向標,廣交會理當承擔起更大職責,進行有針對性和前瞻性的主動調整。 來源:中國水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