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出口貿易可持續發展面臨能源困境
新華網廣州4月10日電 2007年,廣東出口總額3692.46億美元,外貿出口依存度92.2%,對外貿易是促進廣東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動力。但廣東現階段出口貿易模式尤其是能源密集型產品的貿易結構對能源投入有很強的依賴性,加劇了廣東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壓力的矛盾。廣東省統計局分析認為,廣東出口貿易可持續發展面臨能源困境。 (一)能源生產和消費缺口大,依靠能源省外調入和進口風險高 由于煤炭生產行業的整體退出和原油產量的下降,近年來廣東能源生產總量呈遞減趨勢,使原有的能源緊缺狀況加劇。2006年,廣東一次能源的生產總量為4160.37萬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8.1%,能源消費總量19765.22萬噸標準煤,增長11.2%,能源缺口高達15604.85萬噸標準煤。為緩解廣東能源緊缺狀況,從外省調入12904.80萬噸標準煤,從國外進口5038.17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分別增長27.3%和9.8%。通過省外調入或進口雖可彌補省內能源的不足,但由于存在市場、價格風險和運輸制約等問題,尤其是近期國內外能源價格屢創新高,廣東經濟發展對外依賴性和風險逐步加大,出口企業成本明顯增加,能源短缺將成為困擾廣東對外經濟發展的長期制約因素。 (二)能源消費彈性系數高企,出口貿易發展對能源依賴性強 廣東經濟總體上處于工業化中后期階段,工業占據經濟增長的主要地位,但在工業化還未達到相當發達程度時,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必然以消耗大量的資源作為代價,能源消費彈性系數也會隨之提高。20世紀90年代以來,廣東能源消費彈性系數上升速度很快,1990年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為0.35,2000增至0.71,2005年高達1.22,2006年隨著節能措施效應顯現有所回落,降至0.77。"九五"至"十五"時期,廣東的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總體上呈快速走高趨勢,表明廣東經濟發展對能源需求越來越大。對外貿易在廣東經濟總量中占據了重要份額,其出口產品主要是工業產品,而在各個行業中,工業的能源消耗遠遠超過其他行業。因此,廣東出口貿易發展對能源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強。 (三)出口以機電產品為主,使節能壓力加大 廣東工業經濟快速發展,推動能源消費大幅上升,2006年廣東工業能源消費13195.56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14.4%,增幅比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增速高出3.2個百分點。工業制成品在廣東出口貿易中占據了絕大多數份額,主要以機電產品為主,2007年機電產品出口2532.52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8.6%;耗能低的生物技術、生命科學技術、材料技術和光電技術等高新技術產品所占份額偏小,出口額1283.48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34.8%。以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等機電產品為主的出口結構對能源投入有很強的依賴性,使節能壓力進一步加大。 廣東產值單耗最高的10個行業的比較出口能耗排名順序與產值單耗基本一致。2005年產值單耗最高的10個行業出口交貨值之和占出口交貨值總量的百分比只有8.5%,2006年降至7.7%,但是能耗百分比卻占到40%以上,屬于高能耗的行業,除個別行業外,大多數行業產值單耗都在0.40以上,高于2006年所有工業產值單耗0.27的水平。在這10個高能耗行業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造紙及紙制品業、紡織業這三個行業出口總量排名前16位,其中出口數額較大的紡織業的產值單耗較高,并且其比較出口能耗略有反彈。 (四)出口企業技術水平偏低 2007年外商投資企業出口2322.22億美元,私營企業出口651.64億美元,兩者之和占出口總額的比重高達80.5%。外商投資企業中以港資企業為主,但港資企業普遍具有企業規模小、缺乏長遠規劃、污染嚴重、技術含量低、耗能和耗資源較多等特點。此外,眾多私營企業,管理技術、工藝技術水平創新、節能技術和理念更是有待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