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國印刷設備進出口情況解析 ——進口小幅回落 出口快速增長
印刷設備進出口額的潮漲潮落,關系到國內印刷設備市場的正常運行。2007年我國印刷設備進口小幅回落,出口快速增長,帶動印刷設備制造業良性發展,有統計資料表明:國內重點企業銷售額增長19.4%。2007年國家修訂了進口免稅政策,自2007年3月1日起新批準的國內投資項目進口設備一律按照《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2006年修訂)》執行。該項政策,對國內已經具備生產能力的印刷設備取消進口免稅,對國內還不能制造的高新技術設備、二手設備進行了具體和有針對性的劃定界限,克服了在進口設備問題上的爭議和偷稅漏稅弊端,因此2007年進出口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雖然進口額仍處在高位運行,但印刷設備進口總量在減少,尤其低檔次印刷設備進口有所下降。印刷設備出口額在增長的同時,中高檔印刷設備產業化水平快速提高,帶動了整個行業的高速發展,僅單張紙多色印刷機產銷量同比2006年增長達40%以上,第一次超過該種設備進口的數量。
進口繼續回落
2007年進口額繼續小幅下降,由2006年進口16.3億美元,下降到14.57億美元,下降幅度達10.6%
單張紙印刷機仍是進口大宗產品,共進口1135臺,進口額達7.28億美元,同比增長7%以上
2004年印刷設備進口達到歷史的最高峰,進口額達到17.16億美元,自2005年開始進口額開始小幅下降,已經連續下降三個年頭,具體情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據海關統計:2007年進口額繼續小幅下降,由2006年進口16.3億美元,下降到14.57億美元,下降幅度達10.6%,創出近10年來的較大降幅。下降的主要產品:膠訂機、數字噴墨印刷機、平網印刷機和辦公用印刷機、凸版印刷機和其他制版設備等。
2. 單張紙印刷機仍是進口的大宗產品,共進口1135臺,進口額達7.28億美元,同比增長7%以上;第二位大宗進口的產品仍然是卷筒紙印刷機,進口3424 臺,進口額達1.46億美元,同比增長4.3%(由于進口稅目的變化,所包含的卷筒紙印刷機的內容發生變化),遠遠超過2006年的73臺的數量。以上兩種設備占進口總額的60%,而2006年這兩種產品僅占進口總額的50.3%,從進口額的比重上看,國內市場對國外高檔膠印機的需求仍在增長。
3. 2007年進出口商品量值表發生較大變化,增加了計算機直接制版設備、非卷曲式凸版印刷機等稅目,還對卷筒紙印刷機、噴墨印刷機、照相制版凹版印刷機等稅目所包含的商品進行了調整。這種調整可能帶來進口總額的增加和減少的變化,尤其過去一些行業統計中,還包括凸版制版設備和印刷及印刷輔助機器零件進口,從而使進口額偏大一些,因此進口額下降的幅度還要小一些。
4. 印刷設備進口量值中還包括一部分按重量計件的設備零件(以公斤計算),扣除這些重量進行進口設備總臺數的對比,也可以看出進口呈下降趨勢。2006年印刷設備總進口臺數為44905臺,2007年總進口臺數為34153臺,下降了24%。
出口持續增長
2007年出口印刷設備共2687767臺,數量增長105.5%,出口額基本與2006年持平,出口額為5億美元。
切紙機出口數量增長超過一倍
2007年印刷設備出口額基本與2006年持平,出口額為5億美元(2006年出口為5.18億美元),與2006年相比略有下降。然而由于國家出口稅返還政策、統計口徑和稅則的變化,實際出口額仍處于增長趨勢。
2007年印刷設備出口有以下變化。
1. 2007年除卷筒紙印刷機;其他制版機器、器具和設備;數字式噴墨印刷機和其他網式印刷機出口略有下降外,其他設備出口全面飄紅。出口額較大的產品有切紙機;制造包、袋或信封的機器;模制成型設備;計算機直接制版機;凹版印刷機和平網印刷設備等。
2. 因為海關稅目所含設備的調整,出口統計中同樣存在一些增減因素的變化,但從出口總數量中分析,2006年出口印刷設備共1307925臺,2007年出口印刷設備共2687767臺,數量增長105.5%。切紙機出口數量增長超過一倍,為更好的說明問題,出口數量就是扣除切紙機,2007年出口數量仍然增長近30%。
3. 印后加工設備進出口逆差繼續縮小。2006年貿易逆差由2005年的1億多美元縮小到1827萬美元,模制成型設備(包括模切機)和切紙機出口額超過進口額。2007年出口額超過進口額的設備有切紙機;模制成型設備,還增加了制造包、袋或信封的設備;未列名印刷機和數字化噴墨印刷機等設備,進出口貿易逆差繼續縮小到584.6萬美元。
4. 可以看出,雖然印后加工設備進出口額接近達到平衡,但印后加工設備進出口結構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進口設備大都是高精尖的設備,數量較少,價值極高,而出口設備數量卻達到天文數字的數量,有的設備出口以百萬臺計算,這種設備結構一方面反映出口設備技術含量小,印刷設備仍處于資源性的出口階段,另一方面反映國家海關總署在進出口稅則劃分上還有改進的余地。
5. 出口快速增長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國改革開放政策,吸引國外先進制造商在我國獨資建廠對出口的貢獻。目前已經在國內建廠并推出產品的企業有德國海德堡、波拉、MBO、斯太爾、馬貝格,法國MEGTEC,日本太陽,瑞士博斯特、馬提尼等十多家企業
調整進出口總額
我國機電設備出口額高速增長,已成為出口主力軍
2007年印刷設備進出口總額中沒有包括印刷及印刷用輔助機器的零件進出口額稅目,為了使進出口額統計增加可比性,應該對數據進行合理調整。 2006年這個稅目的進口額為1.35億美元,出口額為0.65億美元,因此,按印刷設備進出口增長情況,將2006年這個稅目的進出口額直接加在 2007年的海關進出口數據上,于是,2007年進口額應調整為15.92億美元,出口總額應調整為5.65億美元以上,因此,2007年進口額同比下降為2.3%,出口額同比增長為9%左右。
大家都知道,我國機電設備出口額高速增長,已經成為出口的主力軍。由于美元的不斷貶值和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2007年貿易順差有所下降。印刷設備進出口長期保持較大的貿易逆差,這反映印刷設備在國際市場競爭力低下,主要產品的質量和自動化水平還有較大差距,尤其是數字化設備的差距不斷拉大。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和企業的艱苦努力,進出口形勢將會逐漸得到改善。
自2004年以來,印刷設備進出口額逆差呈逐步縮小的趨勢,出口額平穩增長,對國內印刷設備制造企業的發展極為有利,各企業應該抓住這個大好機會,加大產品開發力度,創造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才會趕上我國機電產品的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