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客車博覽亞洲展遭遇七年之癢
編輯: 發表時間:2008/3/17 瀏覽次數:4625
3月11~14日,世界客車博覽亞洲展(Busworld)在上海如期開幕。然而客車行業兩大領軍企業——鄭州宇通和廈門大金龍沒有參展。 至于沒參展的原因,宇通給出的說法是領導沒有批準,大金龍則是擁有了更好的品牌推廣方式。不過據業內人士分析,更主要的原因是Busworld正在走向沒落,無法給宇通們帶來期望的價值。 開幕的當天下午,同去的一位媒體人士毫不掩飾地向筆者抱怨,“Busworld越來越令人失望”。這種說法也得到了諸多參展企業的認同,他們的熱情不再像前幾屆那么高漲。“參展費用高(每平方米在1000元以上),主辦方服務能力有限,我們難以獲得預期回報。” 一位客車專家告訴筆者,2001年第一屆展會的成功舉辦讓主辦方欣喜萬分,決定每年舉辦一次。然而客車企業不可能每年都有重大新技術、重要新產品發布。“專業展覽對終端銷售的促進作用有限;國際買家越來越少,對中國客車企業走向國際、零部件的國際采購作用也越來越小。” 不過Busworld的獎項卻是越來越多,含金量也在不斷下降。業內人士稱:“誰獲什么獎項,需要組委會一種很高明的平衡術,誰也不好得罪。”這屆展會主辦方將2008年度最佳客車安全裝備大獎授予了另外兩家企業,但在很多人心目中,蘇州金龍才是最應該拿該獎的企業。
實際上,自Busworld進入中國的那天起,業內對展會主辦方的質疑之聲一直沒有停止過。
了解Busworld的人都知道,Busworld是非官方機構,由世界客車聯盟秘書長、世界客車博覽會總經理盧克個人創辦的,上海展由上海萬耀企龍展覽公司負責招商招展。
即使國內企業極力捧場,但盧克先生還是在去年冬天的比利時車展上發表了對中國客車的不理智言論。盡管隨后他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發出道歉信,但自尊的中國客車業對此表示出無比的失望。有媒體評論稱這種失望“更像漣漪一樣,在業內一圈圈地放大l”。
拿此次主辦方較為得意的與展會同期舉行的10+10峰會來說,僅有8名所謂的外方專家與8名中方企業參加。雖然此次峰會的主題是“中國的機遇,世界的財富”,重點探討中國客車業海外服務網絡體系的建立,但幾位海外專家沒有提出什么實質性的建議。 同聲翻譯設備也沒有與會記者的份。一位媒體同行難掩失望,“這些建議沒有太大意義,不用參加此次峰會,我也能提出這些建議。” 7年時間過去了,中國客車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所處的內外部環境早已今非昔比。作為展會主辦方,除了想辦法收取高昂的參展費用之外,是否也該想想怎樣才能給這些參展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如何盡量滿足客戶的需求。 “現在展會多如牛毛,如果不是為推動客車事業的發展,只為賺錢的展會是注定不能長久的。”業內人士說。 也不是所有的客車企業都沒有參展熱情。在本屆展會現場,一些中小企業的熱情還很高漲,頒獎晚會上,樂滋滋地拿個大獎,也就有了宣傳賣點,當然也好向領導交差。來源:人民網-汽車頻道
應育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