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春卷
作者:張光武 來源:新民晚報泰式蝦卷:新鮮的蝦仁,生菜絲,青瓜絲,用曼谷式的薄餅卷包,時尚又健康。茶餐廳的新菜單上這樣寫。
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一些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東西,常常是牽連記憶的這頭和那頭的絲線,拽著線頭慢慢地抽,十幾年、幾十年,天長地久的陳年舊事,像扯不斷的絲線,一點一點地,顯現在面前了,就像剛剛發生過一樣。
泰式蝦卷,其實就是越南春卷,在巴黎就這樣叫來著。只是十多年前我在奧斯特里茨的春卷攤上見的是一長根,大大的,一張薄餅包一根,一根春卷下肚,就是一頓七分飽的早飯的量了。今天,在寶貝豆,這根春卷讓切成了六七段,齊齊整整地放滿了一盤!
在地鐵站里匆匆而過的巴黎人總會在春卷攤位前駐足,用半生不熟的北京話叫著“春卷”、“大包”。他們喜歡吃越南春卷和中國鮮肉大包,就像他們特別喜歡跟越南、中國,跟亞洲的異性交朋友一般。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去巴黎的亞洲人越來越多,人們在世界花都重起爐灶,從小店員、小攤販,甚至賣苦力做起,開始了異國他鄉的第二次創業。奧斯特里茨地鐵站商店是一家華人連鎖商店,以經營箱包、首飾、女性化妝品、雨傘、圍巾、小擺件為主,兼營小吃。奧斯特里茨是總店,其余的分店散布在榮軍院等另外幾個地鐵站。打工,掙錢,吃飯,讀書,養家,過日子,奧斯特里茨就像是個驛站,人生的一個驛站。過往來去的,有越南、柬埔寨和老撾客,有香港客,還有來自大陸的留學生,同是天涯客,何必曾相識。我在巴黎訪問學習期間,也曾是這個驛站的過客,出于同樣的原因,我跟十多位同胞曾先后相守在奧斯特里茨這個屋檐下,我們這些身在巴黎的異鄉客,能聚在一起,本來就是一份緣!十多年過去了,我還能把這些曾跟我相濡以沫的工友歷歷數來,還有那個兩面都是大鏡子、貨架總是擺得滿滿當當的店鋪,那個每天一早推在地鐵站甬道中央的首飾、雜貨、圍巾攤,和跟它勢為犄角、守望相助的春卷攤。我甚至還能憶起,當我費盡周折,從《歐洲時報》廣告欄里找到奧斯特里茨這份近在家門口的助學短工時,我的室友為我歡呼雀躍的情景。
緣分,就像我今天在茶餐廳不經意間,驀然發現十多年前在巴黎的奧斯特里茨,在春卷攤,天天見到的那種,新鮮的蝦仁、生菜絲、青瓜絲,用曼谷式的薄餅卷包。只不過,那時叫越南春卷,今天換了名稱:泰式蝦卷。盡管今已被切成好幾段,齊齊整整地放滿一盤,變成另外一個年代,另外一種時尚的更酷的組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