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暴發經濟危機 中國醫藥企業有驚無險
越南一直是我國醫藥保健品在亞洲較大的出口國之一。在地處中越邊境的廣西崇左中藥材邊貿集散地,聚集了數百家中越客商。在21世紀的前幾年,中國鄰邦越南的經濟年平均增長水平超過了7%。
但進入2008年以來,越南的金融危機在其經濟經歷了10年的高速增長后終于爆發,通脹高企,股市崩盤,越盾疲軟,資本外逃,越南各行業亦因此遭受重挫。
|
值得慶幸的是,盡管近年來已有不少中國藥企注意到越南醫藥市場的潛力,并以出口貿易或直接投資的方式涉足當地市場,但從記者近日了解的情況看,此次金融危機對中國藥企的沖擊不大。雖然當前越南經濟局勢錯綜復雜,但中國藥企并沒有放棄越南市場的想法。
結算方式決定風險
6月25日,本報記者首先聯系到國內幾家產品出口越南的制藥企業,發現企業對越南市場的即時變動非常關注。
神威藥業外貿部一位人士表示,越南金融危機對企業出口的影響目前還不明顯。不過結合媒體公布的資料按常理判斷,現時越南政府外匯儲備不足,而一般國際貿易需要用美元結算,假如當地進口商無法順利購匯,將可能直接影響進出口的結算周期。
有報道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越南至去年底的總官方儲備只有199.3億美元,這些儲備有可能只能支持出口額支付3個月左右。
“這種狀況對出口企業意味著風險。”昆明制藥國際貿易總監余澤琳認為,一旦回款周期拉長,不能及時收到對方的回款,企業很可能因當地頻繁變動的匯率而蒙受損失。
據了解,近年來人民幣加快升值,國內很多出口企業都采用了諸如現款或即期信用證的結算方式,以規避匯兌損失,但越南盾對美元加速貶值,使匯兌風險進一步放大。
“所以,控制匯款周期就顯得非常重要,而那些采取賒銷或遠期信用證結算的企業,受到的影響將是最大的。”余澤琳說。
廣州奇星藥業國際貿易部部長袁科倫同意這種觀點。他表示,現在即使是采用即期信用證結算,也不是完全安全,同樣需要應對因結算周期帶來的匯兌風險。
奇星藥業的華佗再造丸是中國少數進入越南國家醫保用藥目錄的中成藥,越南市場占據了該企業傳統中藥出口大約三成的份額。袁科倫坦言,受制于貨幣貶值和交易費用增加,越南當地的進口商或將減緩進口速度,從而可能影響奇星年度出口計劃的執行進度。
鑒于目前越南盾加速貶值以及國內的通脹壓力,據記者了解,一些企業已經開始考慮通過提價來應對越南市場的變化。
直接投資影響不大
相對于出口貿易,在當地有固定資產投入的企業所受的影響更加復雜和直接。
從最近的報道看,當地的中資公司或合資公司主要面臨兩重壓力。一方面是資金流;另一方面是匯率。此外,在通脹的壓力下,企業的生產成本、物流成本和勞動力成本均會增加。
公開資料顯示,國內藥企近年來在越南市場比較活躍,也不乏在當地直接投資建廠的。2006年6月,由中國醫藥對外貿易公司與越南中央第一制藥廠等5家公司共同投資組建的越中制藥有限公司制藥廠竣工;2007年8月,北京同仁堂也正式落戶越南,成立北京同仁堂越南聯營公司。
遺憾的是,本報記者經多方聯系卻未能從上述企業了解到情況。不過,據多次考察過越南醫藥市場的麗珠集團副總裁陶德勝估計,這些企業受到的影響應該不大。
陶德勝分析說,“這些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小的原因是投資規模都不大,而且基本上以做分裝業務為主。不像一些家電企業,他們的生產規模要大很多。另一方面,藥品行業在越南屬于高毛利行業,當地藥價處于比較高的水平,因此,企業應該有能力消化金融風險和通脹壓力。”
越南市場仍有潛力
陶德勝認為,越南是個小經濟體,其社會體制決定其抗風險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如果政府當前壓縮基礎建設、更嚴格管理匯率等措施得力,經濟應該能比較快恢復,市場依然有潛力。
事實上,越南之所以受到國內藥企的關注,一方面是因為其用藥習慣與中國相近,更重要的是越南醫藥市場的吸引力。海關數據顯示,越南一直是我國醫藥保健品在亞洲較大的出口國之一,長期保持較快增速。今年1~5月,我國出口至越南的中西藥品總額超過1.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約58%。
一位曾參加了在越南舉辦的醫藥博覽會的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內地企業的相關產品在越南很有市場,不少產品雖然比國內價格貴好幾倍,但依然能做出好買賣。
這樣的描述,陶德勝也認同。他介紹說,越南目前還屬于新興市場,藥品大部分依賴進口,且利潤豐厚,但政府對藥品的管制還是相當嚴格和規范的。當地市場以前比較樂于接受歐美企業的產品,后來韓日藥品也受青睞,如今印度和中國的產品正逐步得到認可。“不過中國藥品在當地份額還比較小,存在同質化競爭的現象。”
他舉例說,麗珠集團每年對越南都有幾十萬美元的產品出口,最近就有一批麗珠得樂發往越南。當地經銷商還要求麗珠在當地打廣告,并進行學術推廣。
不過,陶德勝提醒,國內制藥企業在看好越南市場潛力的同時,慎重也很必要。“規模小的企業在越南發展比較難。因當地工業體系不配套,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企業的投資;此外,如果看中以越南為平臺進入東盟市場的企業,應當考慮政策風險,因為目前看來,東盟國家之間的自由貿易的相關政策推進是比較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