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越南或將替代中國成為日本蔬菜基地
《日本經濟新聞》3月12日報道稱,在越南南部的高原城市大叻(DaLat),引進日本技術和品牌的農業生產正逐步得到推廣。例如依托當地涼爽的氣候,嘗試全年栽培草莓、生菜等高品質農作物。雖然收獲的蔬果價格達到市面上一般農產品的2-4倍,但因其具有較高的品質且安全放心,因而獲得了越來越多當地消費者的支持。越南已經開始建立運輸生鮮品等的冷藏運輸網絡,因此當地出產的蔬果等今后不僅考慮向周邊國家出口,還著眼遠銷日本。大叻有望發展為東南亞為數不多的農產品基地之一。
“日本草莓”在越南熱銷
在胡志明市的永旺購物中心,自去年11月,貼著“日本草莓”標簽的商品被擺上貨架。300g的售價接近12萬越南盾(約合人民幣35元),是當地市面上一般草莓的4倍。據稱,雖然每周都要進行三次補貨,但還是會立刻銷售一空。
這批“日本草莓”的產地就在胡志明市向北7小時左右車程的大叻。在海拔約1500米的山地間,遍布著溫室大棚,總面積達到5000平米。日資農業法人“Kiraku Vietnam Farming”于2014年夏季開始利用具有消毒效果的電解水,以減少化肥使用量的低農藥種植法栽培日本品種草莓“佩奇卡”(pechika)和“彰姬”(也稱:日本甜寶)。
據Kiraku的首席執行官中島正宏表示,當地在種植草莓時通常會使用大量農藥,且果實缺乏甜度和香味,“如果采用日本的技術,就能種出更安全、好吃的草莓”。
大叻的氣候對種植農作物非常適宜。其所在的越南林同省的蔬菜產量也達到每年150萬噸,是滿足越南全國10%以上蔬菜消費的農產區。
“希望能教會我們栽培方法”
不過,該地區大多數都還屬于小規模農戶,在提高生產效率方面處于落后。與同樣是高原蔬菜產地的馬來西亞金馬侖高原相比,單位面積的批發價還不及9分之1。
據英國歐睿信息咨詢公司調查,越南人的蔬菜消費量在東南亞居首。越南人“不僅對于安全性及放心程度十分敏感,還希望買到甜度高的西紅柿等高附加值農產品。因此很多方面都能與日本展開合作”。擁有約45萬平方米農場的當地農業法人的經營者就十分青睞日本品牌的農產品。在永旺購物中心銷售“安全蔬菜”的貨架,“日本”蔬菜也很受歡迎。
總部位于日本長野縣川上村的日越合資企業“An Phu Lacue”也于2014年1月起開始銷售在當地種植的生菜。如今正以“朝霧”這一品牌,向越南當地的CoopMart、法資Bic C以及德資Metro等約30家主要超市供貨。
“希望能教會我們栽培方法”,很多在市場上看到日本品牌高品質生菜的當地農戶紛紛要求傳授栽培方法,于是該企業對簽約農戶進行相關栽培方法的指導,并收購符合標準的生菜。當地農戶雖然要為此付出技術指導費,但既能掌握栽培技術又能確保產品銷路。今年2月,由簽約農戶種植的“朝霧”生菜還首次被用于向超市等供貨。
該公司今年將正式著眼將在越南栽培的產品出口到香港和新加坡。而未來則是要出口到日本。因為在日本,冬季難以進行露天種植,但在大叻則可以實現。
An Phu Lacue公司的社長花岡貴也充滿自信地表示:“算上(約1周的)運費在內,也能以相當于日本冬季市價一半的價格銷售”。著眼出口,該公司將2015年內將把生菜的栽培面積擴大到17公頃。
日本以外的外資企業也紛紛進駐大叻。荷蘭資本的Fresh Studio在從事對當地農戶的技術指導和幼苗銷售的同時,將旗下農場種植的西紅柿銷售給越南當地的麥當勞。韓國Happy Farm也將于近期在當地建設大規模蔬菜基地。
日本企業為何充滿期待?
在日本國內,中國產食材的安全性一直受到各種擔憂。在此背景下,開始有日本企業或商家期待大叻能成為代替中國的食材進口基地。在日本經營拉面店等的物語公司(The Monogatari Corporation)已開始討論在大叻種植大蔥,并作為店內選用的食材進口到日本。該企業采購部門相關人士稱:“(目前店內使用的)中國大蔥占30%,我們想減少使用比率”。日資專業貿易公司也正在就將在越南種植的洋蔥供應給日本餐飲連鎖行業的可能性進行探討。
日本政府也對將大叻發展為農業生產基地給予支持。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與業務咨詢企業Dream Incubator正在與越南林同省政府籌劃農業開發計劃。據稱,該計劃將依靠日本的資金支持,建成農業生產基地。與此同時還將建設加工設施以及農作物分揀系統,以促進日本農業生產者進駐大叻。
另外,日本鴻池運輸于2014年啟動了“湄公河食品快送”業務。該公司使用冷凍及冷藏卡車的混載冷鮮食品,并在作為南部經濟走廊的越南、柬埔寨和泰國之間實施運輸。一方面,該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正在逐步完善,向湄公河沿岸主要城市運送冷鮮食品也將變得更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