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羅非魚美國受擠 越南巴沙魚迅速上位
僅半年出口量就接近中國羅非魚全年對美國的出口量南方農村報訊 (記者孫歲寒 廖斌)“近兩年來,中國羅非魚占美國市場份額不斷減少,而且市場空間都由越南巴沙魚填補了。”11月8日,在南寧舉行的第八屆中國羅非魚產業論壇上,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崔和表示,近兩年來越南巴沙魚出口美國增長很快,與中國羅非魚相比,越南巴沙魚有價低、畝產量高、收購價穩定等優勢,該魚將長期和中國羅非魚形成競爭關系。
在每一次產業論壇上,羅非魚的外貿出口形勢都是商討的重點。尤其是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病害暴發等因素嚴重困擾了行業的發展,據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羅非魚出口大起大落,曾經出現過出口量在一個月內下降73%的劇烈波動,許多從業者都無法理解:今年羅非魚怎么了?
崔和在論壇上介紹,在大宗出口水產品中,對蝦已經轉型為內銷品種,每年產量的85%在國內銷售。現在羅非魚已經是我國水產品中唯一一個高度依賴出口的養殖品種。據了解,羅非魚每年超過60%的產量用于出口,2011年預計出口量超過33萬噸,出口額超過11億美元。不過,巨大的出口額背后是國內加工廠的血肉搏殺。據了解,為了拿訂單,國內加工廠以過低價格拿訂單的事情屢見不鮮,這也導致加工企業利潤大幅下降,薄利經營,有的時候甚至虧本銷售。
華南各省對羅非魚產業的扶持政策略有不同,如海南、廣西,對本地羅非魚產業均有不同程度的養殖補貼,而作為國內羅非魚產量最大區域,廣東卻沒有相應政策優惠。這導致廣東羅非魚加工廠經營成本略高。
2011年上半年,多年在羅非魚出口量中占據頭名的廣東,首次被海南超越。這或許就是一個信號。而更令人擔憂的是,我國的羅非魚產業,長期以來存在的種種問題不但沒有得到解決,如今卻得面對越南巴沙魚這個新的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越南的巴沙魚現在勢頭很猛,我們在這樣一盤散沙的狀態下怎么和人家競爭?”一位加工廠人士這樣說。2011年上半年,越南巴沙魚出口量達31.9萬噸,半年就接近我國2010年羅非魚32.3萬噸的出口量。平均出口價格為2.59美元/千克,低于中國羅非魚,競爭力更強。簡單的數據勾勒出一個強有力的對手。
崔和介紹,2011年1-7月,美國從中國進口羅非魚下降0.73萬噸,從越南進口巴沙魚增長1.92萬噸。除此外,越南巴沙魚畝產可以達到中國羅非魚的10-20倍,出肉率可達40%,高于羅非魚的33%。照此分析,越南巴沙魚將和中國羅非魚長期分享美國低端魚類食品市場。在會議現場,有幾位曾經親身到越南考察的人士說,越南巴沙魚養殖也曾經歷過動蕩洗牌,現在大部分是具有一定規模的水產企業在從事養殖。而最關鍵的一點則是越南巴沙魚的出口有比較規范的價格管理,沒有低價爭奪訂單的現象。
崔和也透露,曾經有某國際NGO給越南巴沙魚做出較低的評價,越南政府立即派出由副總理領銜的團隊,反復在各國政府和各大NGO做工作,恢復越南巴沙魚的形象,并經副總理過問,由當地協會牽頭制定了統一出口價格。“我們從2007年開始,多次努力想做最低保護價,最后反倒是越南做成了。”
“我們還要繼續努力爭取出口配額制。”崔和表示將向全國人大等機構提出建議,借鑒浙江舟山市對蝦仁出口管理的經驗,爭取在廣東、海南、廣西、福建實行由政府主導、行業協會具體執行、企業監督的出口配額制。“至少應該在羅非魚這個單一品種進行嘗試。”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