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馬云時代 網商如何"芝麻開門"
阿里巴巴在香港成功上市是一件令很多人激動和興奮的事情,馬云和阿里巴巴高層都搖身變成了億萬富翁,機構投資者都獲得了幾十倍的豐厚收益,那么我們作為阿里巴巴的用戶,是否意味著會有更多的網上訂單?數十年的商場打拼經驗時時提醒這些網商一點:看熱鬧是發不了財的,自己賺錢才有年夜飯吃。
網商現狀
蘇州的老張在常熟有一個中等規模的外貿服裝工廠,除了做店面零售,他也給浙江的波司登集團做代工。
老張說,“我認為馬云提出的‘網商’不僅僅是個名詞,而更應該是一個動詞,就是讓我們通過互聯網去做貿易。馬云現在把我們稱為‘網商’,是給中小企業戴了一頂高帽子,如果我真把自己的業務都放到阿里巴巴平臺上做,豈不成了守株待兔?買路邊廣告位、跑采購會換名片、打電話談定單、請朋友吃飯等等環節,這些是馬云的阿里巴巴可以代勞的嗎?”
在老張的手機提醒中,有兩件事情已經成為他這幾年的習慣。每周一早上,他都要聽手下匯報公司通過互聯網和電話完成的服裝訂單數據; 每周五晚上,他都會約三五個蘇錫常地區的服裝貿易小老板在蘇州十全街吃飯,商量如何把自己的服裝出口到美國、法國和意大利。
與江浙地區的其他網商一樣,老張也是阿里巴巴“誠信通”平臺的會員,每年交8000多元會員費和廣告費。中午吃過飯后,他喜歡點根煙,登錄“阿里旺旺”和五湖四海的朋友聊天,同時瀏覽一下自己的供貨信息和別人的供貨價格。他毫不避諱地說: “這些都是阿里巴巴的客服人員手把手教會我的,包括如何注冊網店、如何發圖片和標價格,以及加入‘誠信通’會賺更多的錢等等都是他們告訴我的。我認識的好多蘇州網商都是阿里巴巴的學生。”
老張的故事也許是中小企業探索“網商之路”的一個足跡,類似的足跡在阿里巴巴的數據庫里還有很多。據資深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小老板其實不懂電子商務理論化的東西,“因為他們好多沒有上過大學,不懂計算機和互聯網知識。曾經有用戶打電話到阿里巴巴說自己的電腦很慢,客服人員建議他把所有‘窗戶’都關掉,然后就聽到電話那頭嘭嘭的關玻璃窗的聲音,這個笑話在阿里巴巴廣為流傳。”
這些中小企業小老板離開學校20多年后還去阿里巴巴“上學”,表明馬云描繪的網商金礦十分耀眼,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像童話故事中那樣: 大喊一聲“芝麻開門”,黃金便能滾滾而來。
平臺暗戰
毋庸置疑,在傳統的中小企業內部,小老板們都有一套自己的賺錢“門道”, 由于受到互聯網范圍廣、速度快、低成本優勢的影響,中小企業逐漸會把自己的各種商業流程都放到互聯網上,并形成自己獨有的商業模式,成為真正的網絡商人也就是網商。
雖然絕大多數網商都是馬云和阿里巴巴手把手地帶進電子商務大門的,但商人的逐利本性會讓他們不甘心于僅在阿里巴巴的“誠信通”平臺上做生意,所以近兩年“誠信通”會員的續簽率正在下降,而中國制造網等新平臺正在崛起。
在記者的隨機采訪中,不少阿里巴巴的會員網商都表達了對其他貿易平臺的向往,有些則是“腳踏兩只船”、“環球資源雖然費用更高,但國際訂單的效果更好”、“中國制造網也是貿易平臺的黑馬,在很多行業采購方面要強于阿里巴巴。”有些網商則擔心一旦“背叛”馬云,可能會影響自己原先在阿里巴巴平臺上的業務效果。
“中小企業走的電子商務道路與寶鋼、中石化、聯想等大企業的電子商務之路截然不同。后者的供應鏈環節很穩定,例如某個原材料或配件的供貨商兩三年內都是固定的;而中小企業受到價格的作用更明顯,誰的價格更低就買誰的,供貨商的利潤也更透明。”
其實,店大欺客是商人都知道的潛規則之一,隨著阿里巴巴上市壯大起來,網商陣營即將由強勢變為弱勢。“但是這幾乎不影響普通會員的供求信息推廣,只有馬云力捧的“十大網商’受到阿里巴巴的牽制比較多。如果會員費和廣告費不增加,阿里巴巴就會捧其他大客戶為明星網商,失寵的網商自然訂單會變少一些。”
據業內資深人士向記者分析:從綜合實力來看,國內電子商務網上貿易平臺還是阿里巴巴最強,因為它內部的骨骼、神經和肌肉等都很健全,只要阿里巴巴的客服和銷售隊伍還在,馬云再創業都能成功。但是環球資源、慧聰網和中國制造網的實力不可小視,它們都有讓阿里巴巴嘗到“斷指之痛”的能力。
也許馬云也已經預見到了網商遷移平臺的危機,2007年1月阿里軟件的出現,表明了馬云下定決心要把這些網商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平臺之上,這是為了滿足中小企業的網上貿易管理定做的一套工具性軟件。2007年10月,阿里巴巴聯合中國工商銀行推出“易融通”產品服務,為“誠信通”會員網商依靠網絡信用獲得無抵押貸款掃除了障礙。
客觀上講,阿里巴巴與網商之間以及其他平臺的不斷博弈,也促進了廣大中小企業向電子商務的轉型。
如何自己走
當中小企業網商看清了自己的模式問題和平臺問題之后,如果還困惑所謂的“網商之路”在何處,那說明這些網商一直沒學會自己走路。
根據2007年的相關統計,國內中小企業有50%的企業網站都處于沉睡狀態,很多企業花錢請人建了網站卻從不更新產品信息。但也有業內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從2008年初起,東南沿海地區的中小企業已經開始朝主動型電子商務轉變。例如蘇州做服裝的老張知道自己學歷不高,去年特意招聘了幾個學計算機專業和國際貿易專業的大學生,今年還到北京外國語大學請了個意大利語系的大學生。深圳專做西褲金屬掛扣的李老板則沒有去百度做企業網站的競價排名,而是在網上白領社區里傳播一種理念:一條好的西褲要有一個好的掛扣。
“實際上很多中小企業網商都不愿意走馬云選好的道路,因為這種被動型電子商務模式從長遠來看是不符合網商根本利益的。所以有些具備經濟實力的、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的網商,已經開始選擇嘗試和探索自己的‘網商之路’。”也內資深人士認為,網商應該從自身的商務流程出發,去考慮電子商務的應用點,不是一窩蜂都去建行業網站,然后又一窩蜂去百度做競價排名,最后沒效果,又一窩蜂去阿里巴巴開網店。
當然,作為中小企業網商,也要綜觀行業內的其他網商都在做什么,避免在同一片紅海進行價格戰。還要注意現在企業所提供的電子商務服務和一些電子商務工具,然后根據自己的需要,理性地去選擇。
“其實中小企業要盡快地應用電子商務,通過電子商務更快地和國際化大企業進行接觸,學習他們的企業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這位資深人士向記者坦言,國內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很多沒有受過正統的管理學培訓,一旦業務壯大了就必然需要引進更好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來梳理和提升業務水平,現階段戴著“網商”高帽子的很多中小企業終將被后起的網商大軍踩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