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福建民營鞋企出口勢頭強勁
福建省民營企業規模日益壯大,出口持續快速增長,正成為對外貿易的強勁增長點。據福州海關統計,2007年福建省民營企業進出口170.4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31.63%。其中進口30.5億美元,增長37.13%;出口值140億美元,增長30.49%。2007年福建省民營企業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為主,共出口133.3億美元,增長30.47%,占同期福建省民營企業出口總值的95.2%;出口商品以鞋類、皮革等傳統商品為主,全年出口鞋類、花崗巖石材、皮革及其制品分別為19.6億美元、8.5億美元、3.9億美元,分別增長21.7%、494.42%和36.1%;主要出口至歐盟、美國、東盟、日本和香港,出口值分別為27.8億美元、24.4億美元、14.8億美元、10.5億美元、7.5億美元,分別增長32.05%、20.26%、49.02%、21.9%和16.28%,對上述國家和地區出口值占同期福建省民營企業出口總值的60.7%。
福州海關有關人士分析,福建省民營企業出口快速增長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政府政策的扶持對民營企業出口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黨的十七大再次肯定了非公經濟的地位。2006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全面提升民營經濟發展水平的若干意見》等系列措施,對民營企業在市場準入、競爭力提升、財政金融支持、發展用地保障、稅費征收、人才引進、權益保障、社會化服務體系及加強對民營企業創業的指導和協調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有力推動了民營企業的發展。
二是經營機制靈活等優勢使民營企業具備良好的競爭力。民營企業憑借自身機制靈活,企業負擔輕,生產成本低,資本積累快等優勢,能根據國際、國內市場形勢隨時調整經營策略,較快地適應市場變化,有效地抵御市場波動的風險。同時,生產成本低的特點使其出口商品具備了較強的價格競爭力。
三是民營企業規模化經營趨勢和科技創新意識增強,福建省民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加快技術創新步伐,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已逐步實現從量的增長到質的提升,民營企業做大做強意識提高,自主創新正成為民營企業的自覺行動。許多民營企業致力于應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部分民營企業以股份制改革為突破口,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了股權結構的多元化,并成功地在滬深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證交所上市。
福州海關有關人士指出,黨的十七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給予的關心、支持和鼓勵,預示著民企將迎來更為有利的發展機遇。相關政府應努力強化信息服務功能,切實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扶持民營企業“走出去”,從而促進民營企業境外投資,并帶動產品和設備的出口,提升民營企業出口檔次切實提升福建民企經濟的規模和整體實力。通過搭建多種平臺,改善政策環境,增強資金投放力度,為更多的民營科技企業創造出新的發展機遇。借此機會,福建民營企業的產業結構要作進一步的調整,要重點培育一批具有成長潛力的民營企業集團,增強綜合實力和競爭力。鼓勵民營企業集團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聯合,形成一批知名度高、國際競爭力強的大企業集團。加強民營企業文化建設,走自主創新發展品牌之路,瞄準國際市場,增強高新技術產業的市場競爭力。改變粗放型出口增長模式,提高出口產品科技含量,使福建省民營企業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