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阻擊"頻現 外貿出口須謹防增幅大落風險
日前,在北京舉行的2008年國際貿易形勢新春座談會上,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沈丹陽在發言時提醒今年要重點關注多變的國內外局勢,謹防外貿增幅的大起大落。沈告訴記者,謹防外貿的大起大落是他最近重點思考的外貿問題,而在業界專家、學者匯集探討新年國際貿易形勢的場合,尤有必要著重提及。 謹防外貿增幅大起大落 1996年、1998年、1999年和2001年,我國外貿的出口增速依次僅為1.5%、0.5%、6.1%和6.8%。這4個年度的低增長均較上一年度的增幅驟降了20個百分點以上,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造成影響。 通過對這幾次出口增幅“滑坡”的分析,沈丹陽認為,盡管誘發每次增幅“大落”的原因各異,但眾多因素中仍存在一些共性規律,而2008年很可能會出現外貿出口增幅的大起大落。他將這些共性規律歸結為六大定律:即高速增長之后出現大落,往往都是由國內相關出口政策調整、宏觀經濟環境和國際市場形勢這三大因素疊加所促成的;除個別年份以外,總體上看世界經濟和國際市場變化并不是外貿出口大落的主因;國內宏觀經濟環境出現不利于出口增長的勢頭是“大落”的基礎因素;政策調整時機不佳,或者是調整力度不當是出現大落的主因;出口退稅和加工貿易政策的調整最容易引發大落的發生;持續大起的背后往往潛伏著大落危險。 國內外因素“阻擊” 而在2008年外貿整體形勢的分析判斷中,業界對于國內外形勢的特征描述也多少應合了上述定律中的部分內容。 在國內形勢來看,人民幣加速升值的態勢、企業經營成本不斷攀升、系列相關政策的調整到位等因素都將直接影響今年的外貿出口。座談會上,外貿司副司長包玲就明確表示,基于原材料、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的判斷,出口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還將繼續上升。今年國家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中小企業貸款仍將十分困難。同時,一系列政策調整的后續效應將會進一步顯現。出口退稅、加工貿易、外資政策的調整都將直接影響到外貿出口。新的《勞動法》的實施,也將平均增加10%~15%的企業用工成本。 從國際市場來看,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速放緩甚至是衰退將直接影響對貨物貿易的需求,從而影響我國的出口增長。商務部政策研究室巡視員柴海濤就指出,2008年世界經濟形勢的不確定因素正在增多,他結合各機構對于世界經濟的預測指出,總的來看,2008年世界經濟仍將保持增長,但美國、日本和歐盟等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可能全面回落,而在全球貨物貿易中速增長的過程中,美國在世界貨物貿易中的份額將有所下降,同時,國際投資也將略有下降。其中,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增速就可能降低6個百分點。 2008年,次貸危機影響、金融市場波動、美元保持貶值、資源價格上漲和保護主義升溫都是必需重點關注的國際風險。由全球經濟失衡導致的保護主義的升溫,將在促使一些大國對外資政策急劇收縮的同時,加劇貿易摩擦,對我國出口的穩定增長構成威脅。 防控大落需多措協調基于國內外因素的影響,有業內人士預計,今年我國的外貿出口增速將明顯放緩,樂觀估計會較2007年下滑5到10個百分點。業內人士提醒,今年需要密切關注我對歐美市場的出口變化,以及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增速的變化,而一些中小出口企業將面臨較大沖擊。在復雜的形勢下,今年尤需確保外貿政策的穩定性,防止因政策頻繁調整影響出口企業的心理預期,并進一步加快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步伐,加強出口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建設。 針對嚴峻的形勢,包玲表示,商務部將會密切監測出口走勢,進一步保持出口的穩定增勢,跟蹤政策調整對不同行業的影響,把握調整節奏和力度;并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優化出口商品結構,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有效控制兩資一高產品的出口,鼓勵和培育一些出口拳頭產品,加大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爭取企業的合法權益。 | |
本報記者 湯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