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稱三星越南制造正在努力抗衡蘋果中國制造
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14日報道,越南作為一大手機生產基地正在崛起,而推動者就是韓國的三星電子。三星計劃每年在越南生產2.4億部智能手機及普通手機,其中智能手機出貨量有望占到全球份額的2成。越南正在追趕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生產國中國,隨著智能手機和普通手機出口的擴大,越南貿易已經實現順差。從三星的戰略中可以看到以空運為核心,將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以及韓國與越南連接在一起的國際分工格局。
自越南北部空中門戶河內內排國際機場驅車30分鐘,就可以到達位于北寧省安風工業區三星電子越南公司(SEV)的手機工廠。工廠電子公告板顯示著“SEV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手機工廠,我們對此感到驕傲”的文字。在這里運送貨物的卡車川流不息。工廠還配有食堂和咖啡館以及員工公寓。這里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三星城”。
除了傳統手機之外,這里的工人還在24小時組裝最新款智能手機“Galaxy S4”和“GALAXY Note2”等。2012年SEV的產量為1.2億部,占三星全球出貨量的3成。今年將提高至2.4億部,預計大部分為智能手機。
據美國調查公司IDC統計顯示,2013年全球智能手機產量將達到9.18億部。SEV將占其中的2成。此前,世界上約有一半智能手機是在中國生產,雖然三星繼韓國之后選擇的是中國,但主戰場有可能轉移到越南。
三星之所以選擇越南北部作為生產基地,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此地靠近生產手機核心零部件的韓國、中國大陸以及中國臺灣的地理優勢。三星在韓國國內生產作為智能手機核心零部件的移動DRAM和有機EL面板等,并將這些零部件空運至越南工廠。日本福井縣立大學教授池部亮透露稱:“三星還在從中國華南地區采購零部件”。
確保這種空中國際分工可以順利進行的是設在園區內的三星專用“航空貨物窗口”。原本要在機場貨運航站樓進行的通關手續和X光檢查現在在園區內就可完成。如今,從內排國際機場出口的三星產品每月接近3千噸,達到機場吞吐貨物量的4成。為了運輸三星產品,大韓航空在越南至韓國航線每周飛行6班大型貨機,而韓亞航空每周飛行3個班次,并經由韓國向歐洲、中東和東南亞供貨。
三星與美國蘋果公司為全球智能手機兩強,而三星在成本方面占據優勢。蘋果借助臺灣的鴻海在中國大陸生產“iPhone 5”等產品,但已受到人工費暴漲的影響。鴻海曾于2007年也曾宣布投入50億美元在越南各地建設工廠,但目前僅有部分計劃得到了實施。
推動三星進駐越南的是越南政府。在三星尋求在海外建設工廠的2007年,越南總理阮晉勇從計劃投資部和財政部等抽調10多人成立了直轄團隊,并為三星提供了最高水平的稅收優惠。此外,對三星投資20億美元在越南北部太原省建設的新工廠也給予了相關優惠政策。
“三星效應”還推動了世界第2大手機制造商諾基亞下決心進駐越南。據了解,諾基亞正在建設中的新工廠就位于三星工廠所在的北寧省。
2012年,越南便攜終端和零部件的出口額為127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2倍,占整體出口額的11%。受手機出口擴大的推動,越南在時隔19年后首次實現了貿易順差。
隨著三星電子向越南轉移,零部件廠商也已開始擴大在當地的生產。對各零部件廠商而言,三星是與美國蘋果公司不相上下的采購商。以三星為核心,越南作為電子零部件生產聚集地的存在感正在提高。
日本印刷基板廠商名幸電子公司(MEIKO)由于面向三星的產品需求增加,正在積極擴大河內市工廠的產能。2013年度,公司計劃把中國工廠的設備轉移到越南,以將越南工廠的產能擴大至目前的2倍。2014年以后仍將每年投資40億-5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4億-3.1億元),以增強生產能力。
專門生產線圈的中堅廠商日本東光將利用位于中部的峴港工廠向三星等供應用于智能手機電源電路的高性能產品。目前每月產量約1.3個,與2012年底相比增加了1成。
此外,生產智能手機耳機的日本豐達電機也將在越南工廠推進振動板制造工序的自動化進程。松下也于2012年在越南新建了多層印刷基板工廠,計劃向三星供貨。
三星此前一直都是自行完成從零部件到組裝的所有業務,但隨著智能手機銷售量的急劇增長,對外部零部件的采購有望增加。智能手機多使用重量輕的零部件,即使通過飛機從中日韓向越南運送零部件,也不會導致成本大幅增加,因而三星最初采用的是從國外輸入主要零部件的生產方式。但是如果產量急劇增加,直接在當地生產的方式將有更有利于降低成本。鑒于此,越南政府目前正以智能手機工廠為核心,同時積極吸引高附加值的零部件產業。(實習記者 關超)
環球網 2013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