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我國西藥制劑出口快速增長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西藥制劑類商品出口持續快速增長,累計出口28.34萬噸,同比增長65.51%;出口總額達5.60億美元,同比增長52.90%。出口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出口市場格局未變,高端市場以“三資”企業加工貿易為主。長期以來,我國西藥制劑缺少品牌,創新不足,且受國外藥品注冊和市場營銷的制約,很難進入國際高端醫藥市場。而眾多跨國藥企看中中國巨大的醫藥消費潛力和低廉的勞動力成本,紛紛在華投資建立藥品生產基地:一方面爭奪中國醫藥市場份額;另一方面生產藥品返銷國際高端市場。2007年前三季度,我國西藥制劑類商品共出口到154個國家和地區,前10大出口市場占據了總出口量的一半以上,其中出口到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幾大市場的西藥制劑多為“三資”企業產品,且都是以加工貿易出口為主;而出口到尼日利亞、巴基斯坦等相對低端市場的產品以內資企業生產的居多。
二是出口公司規模普遍偏小,部分外貿公司出口比重降低。受人民幣持續升值、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以及出口退稅率調低導致的原料藥成本增加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我國藥企的國際競爭力有所削弱,尤其對于主營業務為醫藥出口的外貿公司來說,影響更為顯著。2007年前三季度,我國從事西藥制劑出口經營的公司共1036家,其中出口額達到100萬美元以上的公司僅有99家。出口排名前20位的企業依舊以“三資”企業和外貿公司為主,但外貿公司的數量同比有所減少,其出口額比重同比也顯著降低。
三是出口商品結構不合理,出口量增價減。我國藥企生產的西藥制劑絕大多數為仿制藥,創新少,技術含量低,造成西成藥出口結構不合理,如片劑、粉針劑占絕大部分,而新劑型藥品所占比重偏低;抗生素類制劑較多,其它品種較少,加之出口企業眾多,產品出口靠低價競爭,盡管出口量增幅較大,但出口價格卻不斷走低。2007年前三季度,我國西藥制劑類商品共出口28.34萬噸,同比增長65.51%,而出口平均價格為1.98美元/公斤,同比降低了7.62%。從出口商品種類看,出口價格也是降多升少,個別出口價格激增的商品主要是外資企業出口的品牌藥,或由于近期生產該制劑品種的原料藥價格增幅較大導致制劑生產成本提高,促使出口價格上揚。
總體來說,今年我國西藥制劑類商品出口依舊保持快速增長勢頭,但出口企業規模小、核心競爭力差,出口商品品牌弱、創新不足、本土企業難以進入國際高端市場的格局難以改變,我國制藥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仍有待提高。中國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