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探討有機產品認證國際互認可行性提高認證有效性
前幾年,提到有機產品,不少人感到很陌生。而現在,隨著食品安全觀念的深入人心,有機產品開始被人們所認識,并且受到了消費者的普遍歡迎。中國有機產品認證已經走過了10多年的歷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有機農產品生產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發展,每年的有機產品貿易增長率保持在30%以上。但從總體上看,我國有機食品目前占全部食品的市場份額不到0.1%,遠遠低于2%的世界平均水平。
近年來,我國有機農業發展迅速,有機產品規模不斷擴大,產量不斷增加,到2005年年底,我國獲得有機認證的面積(不包括野生采集)已達230萬公頃。目前,國家認監委批準的可以開展有機認證的認證機構有29家,其中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的機構有15家。
為了促進我國有機產品認證的開展和加強監督管理,國家認監委積極加強與國際合作,促進國際互認,同時對國內有機產品認證開展了監督檢查,以提高有機產品認證的有效性。
由于中國尚未被列入歐盟有機產品進口第三國名單,中國向歐盟出口有機產品,主要是通過外國認證機構在境內進行認證,由歐盟成員國進口商申報,歐盟成員國同意后方能進口。隨著對歐盟有機產品出口量不斷增加,僅依靠少數幾家認證機構已經不能滿足出口的需要,影響了中國和歐盟有機產品的國際貿易。
同時,根據歐盟有機農業條例EEC2092/91第11條規定,如果一個國家的法規和標準體系符合歐盟EEC2092/91要求或與其等效,則可以把這個國家列入歐盟有機產品進口第三國名單,這個國家的有機產品將可以出口到歐盟。因此,為促進中國和歐盟的有機產品國際貿易,我國已經正式向歐盟提出申請將中國列入歐盟有機產品進口第三國名單。目前已經完成了中國和歐盟的有機法規標準體系的比較報告,歐方正在對中國的這一報告進行評議。
此外,我國也積極與美國、日本等國家溝通,爭取與這些國家盡快開展互認談判,還有一些國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也提出了希望能與中國開展有機認證互認的要求。
在國家認監委承擔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兩項資助項目中,其中一個就是有機認證項目。這個項目主要是在APEC資助下研究APEC成員各個國家有機產品認證法規、標準的制訂發布情況和有機農業的發展情況,探討APEC成員內有機產品認證國際互認的可行性。
與此同時,為了提高認證的有效性,在2004年和2005年開展農產品認證有效性監督檢查的基礎上,國家認監委又相繼組織了對有機產品認證機構的監督檢查。檢查發現,有機產品認證的情況要好于其他農產品認證制度,但仍然存在一些比如減少認證環節、假冒認證、擴大范圍和超期使用標志的現象,今年也發現了一些認證機構存在認證沒有獲得認可資質、認證有效性較差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國家認監委正在出臺一些處置的措施。
從某種程度上說,認證有效性的主導因素首先在于認證機構。與其他產品認證一樣,有機產品認證的有效性直接關系著該行業的信譽。如果有機產品認證機構不嚴格按有機產品認證標準開展檢查認證活動,就會造成不合格的有機產品進入市場,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就會導致消費者對有機產品失去信任。因此,認證機構的誠信和自律建設是提高認證有效性的關鍵。當前,國家認監委根據統一的有機產品認證基本規范、規則,統一的合格評定程序,統一的標準,對全國有機產品認證活動進行統一管理。這標志著我國有機產品認證活動進入法制化、規范化的管理發展的新階段,對促進我國有機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確保我國食品安全具有積極的意義。
作者:邰崇妹 | |
文章來源: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