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增5條往越南客貨運輸線路 可"點對點"直達
今后去越南更方便了,坐汽車去越南將不再需要在邊境口岸接駁,可實現“點對點”直達。6月10日,記者從自治區運管局獲悉,隨著《中越汽車運輸協定》的修改,中越間將實現客貨運輸車輛直達運輸和公務車輛相互駛入,同時新增一對出入境口岸和10條客貨運輸線路(其中,廣西新增5條客貨運輸線),中越間人員和貨物往來將大為便利。
獲批線路眾多
實際運營不到一半
據介紹,廣西與越南廣寧、諒山、高平省相鄰,陸路邊界線長達1020公里,有東興、友誼關、水口、龍邦等4個國家一類公路口岸、7個二類口岸和25個邊境貿易互市點。從1999年至2010年,我區經交通運輸部批準開行的國際道路運輸線路共24條,其中客運線路12條,貨運線路12條。廣西有20家企業擁有國際道路運輸資質,然而他們對這些國際線路卻似乎不大“感冒”,目前實際開通運營的只有南寧—下龍、崇左—高平、龍州—高平等10條國際道路運輸線路。
自治區運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主要源于中越之間客貨運輸存在諸多瓶頸。其中,就有政策方面的制約。1994年簽署的《中越汽車運輸協定》第三條規定:汽車旅客運輸,在雙方各自邊境省的城鎮轉運;汽車貨物運輸,在雙方各自邊境地區居民點上換裝。這就使得中越雙方客貨運輸車輛無法超越毗鄰第三省的范圍運營,貨車無法實現“門到門”的直達運輸。
此外,通關時間長、運輸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意識不強、通關費用相對過高等也制約著中越客貨運輸發展。該負責人舉例說,2009年1月1日正式運行的南寧至越南河內(嘉林)國際旅客聯運列車,列車在運行過程中,需要在廣西憑祥和越南同登站接受出入境檢查,列車運行全程396公里,單程運行時間達13小時,僅通關就占了5小時,形成巨大的交通資源浪費。
客貨運輸可直達
公務車輛可相互駛入
6月8日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會議透露,隨著政策環境的變化,廣西的中越國際客貨運輸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當天的會議主要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關于修改中越汽車運輸協定的議定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關于實施中越汽車運輸協定的議定書》(以下簡稱《實施協定議定書》)進行宣傳貫徹,并對開通新增國際道路運輸線路進行部署。
“一車從百色運往越南的貨物,目前只能先開到口岸,在口岸貨場卸貨,再轉到一輛越南的貨車上才能開抵目的地。”自治區運管局有關人士介紹,修改后的《中越汽車運輸協定》一個重要變化是,取消了關于客貨運輸車輛只能在各自邊境省的城鎮轉運和邊境地區居民點換裝的規定,將運輸范圍擴大到了兩國非邊境地區,將運輸方式由轉運、換裝改為點到點的直達運輸。
《中越汽車運輸協定》修改的另一大亮點是實現中越間公務車輛相互駛入的歷史性突破。據介紹,原《中越汽車運輸協定》只規定兩國間商業運輸,即經營性運輸,并不包括公務車、個人自用車等非經營性汽車運輸活動。而新《中越汽車運輸協定》則明確允許兩國公務車輛通過兩國商定的、相互開放的邊境口岸和公路行駛。公務車輛指各級黨政機關、團體等單位執行公務的車輛。公務車進入另一方境內需按照邀請方指定的口岸、線路行駛,并遵守另一方關于入境機動車管理的規定。
自治區道路運輸管理局副局長張小健表示,《中越汽車運輸協定》的修訂和補充,對于擴大兩國間的運輸規模、提高運輸效率、降低貨物運輸和人員出行成本、加強兩國地方政府之間的交流和協調、促進兩國經濟社會發展等都將起到積極作用。
新增客貨運輸線路
廣西占5條
據介紹,根據《實施協定議定書》,中越將新增一對出入境口岸和10條客貨運輸線路。
之前,兩國政府已批準開放6對口岸從事國際運輸,分別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越南廣寧省)芒街、(廣西壯族自治區)友誼關—(越南諒山省)友誼、(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口—(越南高平省)馱隆、(云南省)金水河—(越南萊州省)馬鹿塘、(云南省)天保—(越南河江省)清水、(云南省)河口—(越南老街省)老街。
此次新增加的中越國際道路運輸通行口岸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龍邦—(越南高平省)茶嶺”。龍邦口岸位于靖西縣城南部中越邊境94號界碑北側約30米處,是目前百色市唯一的國家一類口岸,是桂西、滇東、黔南通往越南及東南亞各國便捷陸路通道之一。但目前越南茶嶺口岸尚未設立運輸管理機構,自治區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將協調越方盡快組建茶嶺國際道路運輸管理機構,使雙邊口岸國際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對等建立、履責。
而目前新增的10條客貨運輸線路包括:昆明—河口口岸(中國)—老街口岸(越南)—河內—海防;南寧—友誼關口岸(中國)—友誼口岸(越南)—河內;文山—天保口岸(中國)—清水口岸(越南)—河江—宣光;南寧—東興口岸(中國)—芒街口岸(越南)—下龍—海防;崇左—友誼關口岸(中國)—友誼口岸(越南)—河內—下龍;昆明—蒙自—金水河口岸(中國)—馬鹿塘口岸(越南)—萊州;深圳—友誼關口岸(中國)—友誼口岸(越南)—河內;昆明—文山—天保口岸(中國)—清水口岸(越南)—河江—宣光;桂林—友誼關口岸(中國)—友誼口岸(越南)—諒山—河內;百色—靖西—龍邦口岸(中國)—茶嶺口岸(越南)—高平。
據悉,今年5月,自治區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已組織我區相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和部分國際道路運輸企業負責人赴越南考察新增運輸線路,在此基礎上,獲許可開通新增運輸線路的國際道路運輸企業將進一步開發、組織運輸活動,與越方協商落實車站、停車地點、行車時刻表、票價等事項,克服困難,爭取早日開通新增的南寧—河內、百色—高平、桂林—河內、南寧—海防、崇左—下龍運輸線路。
張小健表示,由于通關費時耗錢、交通管理體制與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影響,新增線路的開通所定目標不宜太高,不應“一刀切”、“齊步走”,強求所有新增線路統一時間開通。而應因地制宜、先易后難、分類發展,對條件成熟的線路率先開通,而條件欠缺線路應扶持開通。(記者張孟君 通訊員蔣梅玲)
來源:《南國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