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價對東盟國家經濟增長起到積極作用
石油生產企業不斷獲得意想不到的高額利潤,國庫也因為征收暴利稅而充實起來 高油價對東盟國家經濟增長起到積極作用 | |
在線國際商報訊 最近,國際原油價格漲到每桶近100美元,盡管這兩周有所下降,但普遍預測油價還將重返這個水平。 帶來機會石油、天然氣、煤炭資源豐富的國家期盼發展,那些提供諸如深水石油鉆機的公司也希望從豐厚的訂貨單中獲取利潤。同時,高價格也讓原先處在邊緣地位的能源資源具備了商業價值,那些油田服務和管道建設的專業公司,將尋求更新的“前沿領域”。 提供就業機會是高油價的另一個貢獻。能源業仍是一個需要大批勞動力的行業,而亞洲快速增長的受教育人群能提供所需工人。靠石油富起來的阿拉伯灣地區對國內的半熟練工和來自亞洲的建筑工人需求也增加了。 危險潛在花旗集團新加坡亞太經濟和市場分析部主任蔡學彬說,高油價對亞洲經濟的主要影響總體上是積極的。2006年,當油價達到每桶70美元時,他認為高價油會推動亞洲經濟,而不是損害其發展。“現在不同的是,一些亞洲國家通脹的威脅加大了,因此逼近每桶100美元的油價是對一些亞洲國家央行調整能力的考驗。” 石油生產企業不斷獲得意想不到的高額利潤,國庫也因為征收暴利稅而充實起來。但高油價會對那些實施油價補貼的政府造成傷害,這些政府不得向煉油公司壓擔子,增加了企業的財政負擔。 澳大利亞英聯邦銀行商品戰略分析師戈里說,美國已出現經濟衰退跡象,作為世界人均能源消費最高的國家,這雖然算不上大的負面因素,但人們擔心,如果美國和歐洲經濟放慢,亞洲經濟也會隨之出問題。但也有人認為,只有在未來6個月或更長時間內,油價停留在每桶100美元以上,全球經濟才會有危險。 創造財富美國能源貿易咨詢公司總裁比特爾說,無論油價是否會漲到100美元,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原材料的需求都會保持穩定增長勢頭。馬來西亞和文萊的石油出口,印尼的液化天然氣,澳大力亞、越南和印尼的煤炭出口,都獲得了豐厚利潤。 新加坡從事上游業的Keppel海洋公司,他們的先進鉆機和相關設備的訂貨單已經排到了2010年之后。全世界范圍內,有超過50個深層鉆機正在建造中。為了在有利可圖的裝備制造和工程建設市場中分得一杯羹,日本、韓國、中國正在開展競爭。中國出口的石油裝備包括鉆機、管道和零部件,今年前9個月增加了67%,達到32.5億美元,其中32%出口到美國。 由于油價堅挺,菲律賓、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國的石油工人和職員把在中東賺的錢寄回本國。 菲律賓人現在每年能為本國賺回140億美元,這相當于5年前的兩倍。隨著匯款回流刺激開支,截至9月底,該國第三季度GDP增長了6.6%。 據國際能源機構預測,2008年亞太地區每天的石油需求將上漲到2580萬桶,接近世界總需求的30%,比去年增長了3.2%,也超過今年2.5%的增幅。 | |
國際商報佳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