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涌動東盟國際大通道
南友高速公路于2005年12月28日提前建成通車,工程建設實際工期32個月,比交通部批準工期48個月提前16個月。它的建成通車,得到了前來視察工作的交通部副部長翁孟勇的高度肯定,他指出:“南友高速公路是名副其實的‘南疆國門第一路’,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南友高速公路作為中國通往東盟最便捷的陸路通道,促進了中國與東盟國家的交流與合作,為中國樹立了很好的形象。”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使南寧至友誼關高速公路由原來設計時作為衡陽至昆明公路支線的地位上升為中國—東盟國際陸路大通道。2005年第二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召開時,南友高速公路僅完成半幅瀝青路面,就作為提供給東盟國家經越南進友誼關到南寧的專用道路,既承擔參展展品的運輸通行任務,還作為迎接東盟國家領導人的禮遇通道。
南友高速公路通車后,隨著新建友誼關電子口岸的投入使用而加快了通關效率,加上南友高速公路續建南山互通連接新建的憑祥國際物流園,其國際大通道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我國進出口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貨物的長車重車,日夜通行在南友高速公路上。據不完全統計,經憑祥市的進出口貿易額,2005年為60.83億元,2006年為79.29億元,2007年11月底已達111.52億元;經寧明縣的進出口貿易額,2005年為3.48億元,2006年為5.02億元,2007年11月底為6.156億元,寧明縣愛店口岸已成為東南亞最大的中藥材邊貿集散地;經龍州縣的進出口貿易額,2005年為5.04億元,2006年為6.3億元,2007年11月底為 5.97億元。不可置疑,正是南友高速公路發揮國際大通道的重要作用,上述中越邊境一市兩縣的口岸進出口貿易額才得到了逐年大幅度遞增,而且呈現為口岸道路越好增幅越明顯的特點。
崇左建市前沒有一條像樣的二級路。南友高速公路建設時把沿路的配套交通基礎設施也列入了項目建設:扶綏連接線及五公里繞城二級路、崇左市連接線、寧明連接線、夏石互通至龍州二級路、憑祥連接線、憑祥至友誼關控制出入工程等,這些二級路以上的配套交通基礎設施以高速公路為主骨架,又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形成了路網體系,大大改善了沿路縣(市)的交通條件,從而改善了投資環境。許多項目紛紛落戶沿路縣(市),如扶綏縣的海螺水泥、城市職業學院;崇左市區的東亞紙業、錳礦深加工、方略制藥、安琪酵母;寧明的膨脹土加工、德昌木業;憑祥的友誼關口岸、萬通物流、友誼關工業園等等;隨著崇左至大新二級路的通車,南友高速公路通道作用輻射大新、天等兩縣。許多項目的落戶建設和規模的逐步形成,使高速公路對整個崇左市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促進了縣域經濟的發展。南友高速公路通車后,吸引了大量車輛通行。2005年12月28日提前建成通車至2006年12月31日,高速公路通行費收入為9686萬多元,2007年第一季度通行費收入為2879萬多元,以此推算2007年通行費收入將達1.2億元以上,比預期高,呈現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南友高速公路通車后的管理、收費、路政、養護、服務等為社會增加了近500個就業崗位,還招聘沿路村屯70多名村民為半工半農掃路工,同時每年高速公路養護或綠化還為沿路村屯農民提供了近兩萬個勞動工日,為高速公路打工成了沿路村屯農民增加收入的一條渠道。現在扶綏、崇左、寧明、憑祥、龍州每40分鐘就有一趟開往南寧的快巴,大新、天等的快巴也取道高速公路前往南寧,快巴舒適安全快速的交通大大方便了邊遠山區往來乘客,沿路群眾的時空觀念和開放意識也迅速得到改變。
邊境地區國防設施眾多,以前因交通條件差,長期以來國防物資只能通過山路運往邊境,南友高速公路通車后,大大方便了國防物資的運輸,加強了國防建設。南友高速公路在建設左伏山隧道和友誼關關前互通立交過程中,平整了友誼關廣場用地,為友誼關口岸建設提供了場地,促進了口岸建設,使友誼關門樓、口岸大樓、友誼關廣場、左伏山隧道、關前互通立交、電子口岸建筑與高速公路融為一體,宏偉壯觀,通暢順達,大大改變了國門形象,彰顯了國威。(黃萌) 來源:左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