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務員到總裁——營銷女皇董明珠
董明珠很倔強,只要她認為是對的,沒有人可以說服她,即使成為眾矢之的,她也不會退讓半步;
董明珠堅守原則,為了原則,她可以和哥哥反目成仇,可以棄自己的職位不顧而和公司領導對抗,甚至不惜在媒體面前大談公司領導的得失;
董明珠很霸道,霸道得無論和誰談生意,都時刻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為此,她不惜開除公司最大的經銷商,甚至和國美“叫板”;
董明珠很漂亮,漂亮的她從不穿職業裝,高貴典雅的形象使她在獲得“女強人”的稱號之外,還獲得了諸如“鏗鏘玫瑰”、“滿腦子絕招的美麗女人”、“營銷鳳凰”等榮譽稱號;
董明珠還有一顆母親的慈愛之心,工作上無論受到多大的困難和打擊,她都一如既往地表現出女強人的風范,可只要一談起兒子,她銳利的眼睛就會籠上一層母性的光輝;
董明珠身上的每一個特點,都是一道靚麗的風景,散發出其獨特的魅力。
可是,董明珠的成功僅僅是因為她身上表現出的這些個性嗎?顯然不是,個性的背后,是她對人性的關懷,對社會的關注,還有她提出的“大工業精神”。
董明珠的成功,在于她對信仰的堅持,對夢想的追求,在于她那追求“立功”的人生目標。
一個擁有高尚信仰的女人,在浮躁的社會里,堅定不移地實踐著自己的信念,可敬、可佩,更值得我們去學習。
1 從業務員到總裁
20世紀90年代初,計劃經濟越來越不適應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的發展,市場經濟雖初露端倪,但仍還沒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以后的幾年,中國的市場經濟將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就在1990年這一年,一切都只是在醞釀之中。
這一年,36歲的董明珠辭掉了在南京的工作,像大多數人一樣,來到深圳闖蕩。這時候的董明珠,對自己的將來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想法。她只是希望有一個寧靜的工作環境,不求大富大貴,只要能安安穩穩地享受生活就可以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董明珠去珠海,立即被珠海的寧靜吸引住了,于是就應聘到了格力電器,她成了一名最基層的業務員。
這時的營銷工作對她來說完全是一個陌生的職業。她既不了解商人,也不了解市場,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
當時,中國的經濟體制正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中,不知道有多少種新的行業像營銷行業一樣在陣痛中應運而生,對于許多人來講,這既是一種機會,又是一種挑戰。一雙鞋子,穿過了才知合不合自己的腳;一項新的工作,也只有努力嘗試過了,才知道適合不適合自己。
所以,好強的董明珠心想;既然已經進來了,有這個機會,為何不挑戰一下自己呢?
沒想到,這一腳踏進來,董明珠就和格力電器牢牢地拴在了一起,她從此再也沒有離開過格力。
當時的格力,是一家投產不久,年生產能力約2萬臺的國營空調器廠。規模不大,牌子也叫得不響,而且,當時格力搞的是組裝,年銷售額只有2000~3000萬元,20多個業務員。也就是說,每人每年應完成100萬的銷售任務。廠里規定,業務員賣100萬提成2萬,工資、差旅費、請客送禮等費用全包含在內。
廠里考慮到董明珠對業務不熟悉,就讓她先跟一個老業務員跑一段時間,熟悉業務,跑北京兼東北市場。
第一次出差,董明珠就領略到了營銷工作的辛苦。因為老業務員和他的老搭檔去了天津,格力安排她一個人坐火車趕過去。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