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視點:頗具競爭力的泰國蝦產業
泰國良好的熱帶海岸線為其蝦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因此,蝦養殖業和蝦產品加工業成為泰國重要的產業,其蝦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大的競爭力,每年為泰國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和外匯收入。
泰國養殖蝦的歷史超過70年,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蝦產量仍主要來自野生捕撈,80年代末蝦的集約化養殖技術才在泰國沿海省份普及,泰國的蝦產量開始快速增長。
蝦類制品是泰國食品產業中出口金額最大的商品。20世紀60年代后期泰國蝦制品開始對日本出口,以中國臺灣省天然蝦作為加工原料。到了80年代后期,引進了中國臺灣斑節對蝦養殖技術,使斑節對蝦養殖業迅速發展,保證了泰國蝦類加工原料的充分供應。
1991年后泰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蝦產品出口國。1996年以后,由于受病害及金融危機影響,泰國蝦產品出口增長勢頭減緩,在高位出現波動,但是仍保持著最大出口國地位,一直到現在。
泰國養殖的斑節對蝦,90%出口國際市場,主要進口國是美國、日本、歐盟、中國、加拿大等。因為蝦類原料來源充分,泰國開發出了炸蝦、春卷、燒賣、壽司等各種蝦類制品。其中,燒賣和壽司需使用小型甜蝦,其原料通常由北歐進口。
蝦類加工制品需原料篩選、剝殼、成型和調理,勞動強度較大,且需手工操作,這樣才能生產出大小和重量勻稱的商品。壽司是直接將蝦置于米飯上進行加工,加工精確度非常高。為了適應這樣高難度的加工品,泰國水產加工能力得到顯著提高。目前除了日本投資的企業加工生產炸蝦外,其他工廠也進行生產。
為促進泰國養殖蝦產業的發展,泰國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向蝦農提供的貸款給予擔保,泰國農業和農業合作銀行也以低利率向蝦農提供貸款。泰國投資局對與蝦養殖業相關領域的投資給予優惠政策。優越的自然條件,政府部門的扶持以及私營部門的投入,使得泰國的蝦養殖業得以迅速發展。
從2004年2月開始,泰國進出口銀行對泰國蝦出口進行風險擔保,以減少泰國蝦出口歐盟的風險。欲申請保險的出口商,所產蝦必須符合進出口銀行規定的品質標準,并直接向漁業廳擔保的農場收購。進出口銀行從貨物裝船開始直到通過檢驗或在港口保存不超過30天內提供擔保。
泰國的養殖蝦業今后發展的重點,將是改進養殖技術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以及保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泰國蝦生產者協會正在與蝦農及其他相關協會推動“在自然水域保護斑節對蝦蝦卵的計劃”,該計劃的目的是為了保持其自然水域斑節對蝦蝦卵的供給,以滿足出口所需斑節對蝦生產的需要。由于充足的自然資源和來自政府和私營部門的有力支持,今后幾年泰國蝦產量預計將會繼續保持增長。作者: 任言 楊建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