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突顯區域性漢語培訓基地地位
16歲的阮次水來自越南,是廣西華僑學校大學預科班的一名學生,這天雖然是周末,但是阮次水還是一個人呆在寢室里溫習功課,為即將到來的漢語等級考試做準備。
【越南留學生 阮次水】:來這里我才學漢語,來這里我只會一句你好。經過兩個月以后我才學會漢語拼音,3個月以后我才會查字典。
阮次水2006年進入廣西華僑學校學習漢語,經過一年時間的學習,她已經初步掌握了漢語的基本語法,能夠從容的和記者進行交流了。
【越南留學生 阮次水】:我在這里有很多中國朋友,他們教了我很多東西。
在廣西華僑學校有來自泰國、越南、老撾、緬甸等眾多東盟國家的留學生,學校為他們提供了從零開始的多個層次的漢語培訓。這是華僑學校大學預科班的一堂教學課,課堂上的老師正在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給學生們講解漢語的語法。
【廣西華僑學校老師】:這個班是大學預科班,是準備進入大學的,那么這個班是層次比較高的,那么這次考這個漢語水平考試我是輔導他們的應試。
廣西華僑學校是全國五所公辦僑校之一,是首批命名建立的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華文教育基地。近些年來隨著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經濟文化交流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多的東盟國家的留學生來到廣西華僑學校學習漢語,而華僑學校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廣西華僑學校老師】:我們學校呢,有非常良好的學習環境,在我們學校啊,本身就開設有東南亞各個小語種的專業,在這里學習呢,留學生們可以通過身邊的中國同學來學習漢語,同時呢他們也可以幫助中國同學學習他們的語言。
【廣西華僑學校老師】:對于這些遠道而來的留學生啊,要讓他們有學習積極性,就要象親人一樣去關心他。同時呢我們也同過各種活動比如說硬筆書法比賽啊、多媒體教學啊等等教學措施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在廣西華僑學校,每年都有超過200名的東盟各國的留學生來到這里學習漢語,在這些留學生中,有的本身就是華裔,有的是出于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但是不管出于什么樣的文化背景,隨著中國和東盟國家經濟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對漢語的熟練掌握將為他們自身的發展提供幫助。
【泰國留學生】:剛來的時候一句都不會說,來中國不會說漢語不行嘛。以后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印尼留學生:我長大了以后我要當老師,要到印尼工作,教小孩漢語。當漢語老師。
緬甸留學生:如果讀完的話,回泰國找工作就比較容易。再加上現在中文很重要的。
作為連接中國和東盟國家的紐帶,從2003年開始,每年都有超過1500名東盟留學生到南寧的各個高校學習漢語,廣西作為區域性漢語培訓中心也具備自身的獨特優勢。
【廣西華僑學校校長助理 胡寧】:廣西本身呢就離東盟各國在地理位置上比較接近,同時廣西又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民族文化比較豐厚,廣西的民族文化和東南亞國家又比較接近,所以廣西雖然是邊疆省份但是發展面向東南亞的漢語培訓還是有一定的優勢的。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的加快,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商貿往來越來越頻繁,語言的溝通顯得尤為重要,大批華人投資東南亞地區,使得東盟各國迫切需要大批通曉中國語言文化的國際化人才,這也為廣西面向東盟打造漢語培訓基地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
【廣西華僑學校校長助理 胡寧】:這幾年啊舉辦這個中國——東盟博覽會啊,很多商人都要到南寧來進行投資,他們也會到我們學校來參觀,發現原來在這里還有這樣一個好的環境學習漢語,他們在投資和商貿交往中也需要越來越多的漢語人才,他們也發現這里是個好地方,于是把自己的子女、員工送到這里來學習漢語。
隨著廣西國際青年交流學院、中國-東盟婦女培訓基地、中國-東盟青少年培養基地相繼在南寧掛牌成立,以及廣西師范大學、廣西民族大學等多個華語教師培訓項目的實施,使得中國與東盟國家在文化交流上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而廣西作為面向東南亞的區域性漢語培訓基地也趨于成型。來源:廣西電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