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園區:越南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編者按:多年來,越南的經濟增長率保持在年均7.5%左右,發展速度在世界上僅次于中國。2006年,越南經濟持續較快發展,GDP達573億美元,同比增長8.17%。2007年越南經濟繼續穩步增長,前9個月GDP增長達8.3%。據專家分析,越南經濟強勁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出口和投資等的持續擴大。值得關注的是,強力支撐和拉動越南出口和投資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制勝招數是,政府大力推進重點工業區、出口加工區和高新技術區(統稱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積極搭建企業發展平臺,使之成為引進項目、擴大投資的重要載體,有效引導產業集群的加速成形,促成眾多的經濟增長點和增長極,為經濟和社會注入了蓬勃的活力。工業園區已成為越南吸引外資并取得較佳效益的主要領域。
我區與越南海陸相連,雙方來往頻繁,經貿發展前景廣闊。2006年廣西與越南貿易總額達14.7億美元,增長48.4%,越南連續8年成為廣西在東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加強廣西與越南雙方政府間和企業界的聯系,加深相互了解與合作,是加快中越“兩廊一圈”建設,推動泛北部灣區域合作的重要舉措。今天,本版推出專稿,介紹越南工業園區的建設情況,希望有助于讀者加深對越南經濟發展的了解。
工業園區:越南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記者伍建青
139個重點工業園區昂然崛起,共同構建越南北、中、南三大重要經濟板塊。
記者今年7到越南走訪時,從諒山省驅車來往了河內、海防、下龍市等地。一路上,除了諒山省由于地處邊遠山區,經濟比較落后,尚缺少大的工業開發區之外,在途經的上述三市以及北江、北寧、河西、興安、海陽等省地界時,都能見到許許多大大小小的工業園區(包括工業區、出口加工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等),有的尚在初創階段,也有不少已是廠商云集,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生產景象。有些并不靠近主要市區的路段,設立的工業園區內,新建的企業也是一家緊接著一家,行車半個多小時廠房等還在道路兩邊延續,可見工業區規模之大。據越方人士介紹,沿著縱貫越南的主要公路從北方的越南首都河內前往位于南邊的越南最大城市胡志明市,路上同樣可以見到大量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工業區,鮮明地勾勒出越南加速工業化進程的一幅現實畫面。
越南人并不諱言,越南的革新開放借鑒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而越南設立工業區以及經濟特區等,也是到中國詳加考察后加以移植,再逐步在全越南進行推廣。
自從1992年越南最早的工業園區——當年投資約8900萬美元、占地約300公頃的胡志明市新順工業和出口加工區開始建設,越南的工業園區建設就一發不可收。據統計,截至2006年底,越南全國的重點工業區、加工出口區和其他經濟區已發展到139個,分布在全國48個省市,占地面積2.94萬公頃,其中工業用地1.97萬公頃,基礎設施投資總額約15億美元。目前有90個工業區已完成基本建設,可出租工業用地1.07萬公頃,出租率54.5%,尚有9000公頃工業用地待租。如果僅計算投入運營的工業區,其出租率則為72%。
為了更好地整合資源,引導和推動工業園區建設的健康發展,2004年8月,越南政府制定三大重點經濟區的發展規劃,把全國重點工業區和出口加工區等都納入三大重點經濟區發展規劃和管理之中,以三個重點經濟區帶動全國的經濟建設。三大重點經濟區(20省市)的劃分為:南部重點經濟區轄有胡志明市、同奈、巴地-頭頓、平陽、西寧、平福、隆安等7省市;北部重點經濟區轄有河內、海防、廣寧、海陽、興安、河西、永福、北寧等8省市;中部重點經濟區轄有峴港、承天-順化、廣南、廣義和平定等5省。同時,越南政府明確提出了三大重點經濟區的發展目標是:三大重點經濟區2003年的GDP占全國的65%,2010年占70.5%,2020年占79.5%。目前,三個重點經濟區經濟快速發展,已經成為越南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堅持政府推動、政策扶持,以良好投資環境吸引企業入駐工業園區。
著眼于擴大開放和招商引資,越南政府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鼓勵投資、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推動三大經濟區發展的政策措施。根據越南出臺的相關政策,進入工業園區投資的企業,從應納稅之日計起,免征4年營業所得稅,其后9年減半征收,最高優惠可從投產之日計起享受15年10%的營業所得稅。對在園區工作的人員,按50%征收個人收入所得稅。對園區內的高科技項目、對行業或社會經濟發展影響重大的大型項目,經政府總理審批,在項目續存期間可長期享受10%營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除了由越南中央政府統一制定優惠政策外,越南不少工業園區還有特別的優惠辦法,如在與我區接壤的越南廣寧省主推的海安工業區投資的企業不僅可以獲得越南國家在稅務方面的優惠政策,還可以額外享受廣寧省的投資鼓勵:享受場地租金等于最低現行價位50%的優惠條件;從其他地區或外圍遷入工業區內的企業按規定獲得補助;錄用本地勞工達到50人和產品出口比例占50%以上的企業,可獲得省政府對該企業上年所得稅稅金50%的返回等。
2003年,越南政府決定設立茱萊開放經濟區,這是越南的第一個開放經濟區。該區規劃面積達400平方公里,第一階段開發120平方公里。入區的投資者獲免土地租金,進口越南商品及服務性行業產品采取零增值稅,生產出口商品的企業可免原材料及零件進口稅,個人的起點收入免稅額比一般規定高3倍,在投產與獲利后8年內企業可免繳所得稅,接下來9年獲減免50%。經濟區管委會有權給4000萬美元以下的外資項目簽發投資執照。越南還在芒街設立了該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外資可在該區享受據稱“亞洲最優惠”的特殊政策。目前,芒街特區已著手修機場,建港口,筑公路,充分利用區域優勢,加快開發速度。
自2005年以來,在新批的外商直接投資項目中,由越中央政府各部門審批和頒發投資許可證的項目占63%,各地方政府審批和發證的占13.3%,各工業區和出口加工區管委會審批和發證的占23.6%。今后,越政府擬對某些省份和直轄市的項目審批權限進一步放松,給地方更為寬松和靈活的政策等。
2006年7月1日,越南正式頒布實施內外資統一的越南《投資法》,使國內外投資者在同一法律框架下公平地進行生產和經營,同時頒布了《投資法》和《企業法》實施細則,實現行政審批手續“一個窗口”服務。根據新的《投資法》,外商可以在幾乎所有的領域進行投資,有權選擇適當的投資方式、規模及合作伙伴,并享有與越南國內企業一樣的投資優惠。外商還可以按企業法成立股份公司和合營公司。
工業園區持續發展,對越南經濟的領跑作用日益明顯。
近年來,在越南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背景下,一股股外國投資浪潮向越南涌來,越南工業園區的發展更是乘風破浪,充分發揮在招商引資、加速越南工業化進程中的領跑作用,進而更加強化了越南經濟高速增長的勢頭。作為越南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胡志明市的工業園區建設一直走在越南各省市的前面,成為大規模的經濟圈。胡志明市工業生產比重也因此激增,產值約占全國工業的30%。胡志明市的新順出口加工區,2006年貿易額達26億美元。北寧省桂武工業園也引起臺商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的關注,鴻海集團將在未來5年內投資10億美元,設立印刷電路板、連接器、機殼、個人計算機、手機及其零組件等生產廠,打造越南最大科技園區。這是繼英特爾、索尼、三洋、三星等國際科技大企業之后,在越南的又一樁重大投資。世界最大的IT電源生產商——愛默生也宣布將投資4億美元在桂武工業園修建一座工廠的計劃。松下、住友、雅馬哈等日本制造商也紛紛入駐河內郊外的工業園區。
據越南計劃投資部統計,2006年越南全國各工業園區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近6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近1倍。其中,新批外資項目356個,合同金額約4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倍。截至2006年底,越全國吸引外資項目累計為6800多個,合同金額約605億美元。其中,工業園區吸引外資項目和合同金額分別占全國的30%。2006年,較大的外資項目有INTEL生產項目(合同投資額10億美元)、韓國POSCO鋼鐵項目(11.2億美元)等。外商累計在各工業園區內投資項目2433個,合同外資總額218億美元。越南企業在工業區內投資項目2600多個,合同投資總額約90多億美元。2006年各工業區工業產值170億美元,出口額83億美元,上繳利稅8.8億美元,創造約100萬個直接就業機會。2007年全國各工業園區預計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項目300-350個,合同金額為40-45億美元,吸引內資15萬億越盾(約合9.4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