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打造面向東盟的億噸國際樞紐港
廣西防城港務集團公司代總經理謝毅對記者說:“這是廣西打造面向東盟的億噸現代化國際樞紐港的一個縮影。”
面貌日新月異,競爭全面提升,這是防城港正在發生的變化。目前港口擁有全國唯一的硫磷專用碼頭和華南地區現代化程度最高鐵礦裝卸碼頭以及西南沿海唯一的集裝箱專業碼頭。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規劃建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陳瑞賢告訴記者:“廣西沿海將把北海鐵山港、防城港和欽州港建成現代化億噸大港,目前擁有生產性泊位45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29個、5萬噸級以上泊位13個,年通過能力超過6000萬噸,初步形成了進口鐵礦、其它有色金屬、硫磺、糧食、液體化工產品,出口磷肥、非金屬礦、煤炭等碼頭為主的港口生產結構布局和港口物流體系布局。”
謝毅分析,北部灣各港口地理位置和發展條件得天獨厚。北靠云、貴、川,東鄰粵、瓊、港、澳,西接越南,南臨北部灣,地處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是中國內陸腹地進入中南半島東盟國家最便捷的出海門戶。同時,港口自然條件優越,港灣水深、避風,水域、陸域寬闊,可利用海岸線長。
謝毅說,武漢鋼鐵公司的相關人員算過一筆經濟賬,如果將廠區建在防城港,每噸進口鐵礦要比運送到武鋼降低運輸成本200元/噸。如果一年需要進口1600萬噸的鐵礦,那么僅此一項就可節省物流成本30多億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正是由于具有港口配送進出優勢,港口周邊地區企業如魚得水。廣西大海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王斌德說,我們之所以在防城港建廠,首先是基于這里的區位優勢,因為我們企業每年都需要從國外美國、巴西等地進口大約200萬噸左右的大豆原料;其次,廣西與東盟的聯系不斷加深、加強,我們看好未來的市場前景,目前我們正在建設新一期的工程項目。
記者了解到,防城港目前正在同時建設5-20萬噸級等各類泊位11個,欽州港正在投資建設4個10萬噸級深水公用泊位,北海鐵山港首批公共碼頭已經開工建設。
陳瑞賢說,為整合廣西的沿海港口資源,合理布局,錯位發展,廣西打破沿海各港及鐵路各自為政、分散經營的格局,組建了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實現了廣西沿海三港的統一規劃、建設、經營、調度。集團正積極與東盟國家港航企業開展交流、合資與合作,開辟到東盟各國港口的集裝箱新航線,開辟通過東南亞主要港口轉歐美市場的新通道,同時積極參與東盟港口建設合作,促進彼此在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共贏。
陳瑞賢透露,“十一五”期間,集團將新建萬噸級以上泊位39個,新增吞吐能力6700噸。到2010年,集團港口貨物吞吐能力將達到1億噸,2015年達到3億噸。